10 边文礼攘臂不齿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并的现象太过严重么?富者家里连田阡陌,越郡过州,而贫者无立锥之地!要想使天下重归安定,就必须对这种现象加以制止,加以严厉地打击,所以,放到更长远的范围来看,重豪强兼并之法,抑压豪强也是势在必行。</p><p>宁肯一时得罪那些抓着既然利益不肯丢手的顽固的豪强们,也不能像袁绍、袁术那样,放任不管,这是荀贞、荀攸、荀彧、陈群等在这方面的共识。</p><p>事实上,荀贞等的这个态度,在徐州集团内部也是有反对的声音的,然因荀贞的地盘都是他一刀一枪,真打实干地拼下来的,集团中除掉荀氏的宗亲以外,坚决支持他,或者说,对他忠心不二,属他死党的如戏志才、郭嘉、许显、乐进等,且又文武济济,文者智谋出众,武者骁勇善战,是以,反对的那些声音形不成气候,统统都被压制下去了,至多了,荀贞为表现他的礼贤下士,对异议者中那几个颇有声望的,虚心倾听,然后夸赞他们几句,顾对左右,赞叹称他们“深识兴亡在贤,礼重衣冠,推贤崇士”,给他们个脸面,如此而已。</p><p>话说回来,徐卓在济北国,打压豪强,收无主之田归官有,分给贼寇,以作招徕抚绥,那刘馥在济阴郡,却为何没这么干,而是兴兵剿灭大野泽的贼寇?</p><p>两个缘故。</p><p>一个是大野泽的贼寇数量多,且有大野泽为他们的依仗,不好招徕再一个是济阴西邻东郡、南接陈留,处於与曹操、张邈同时对阵的最前线,故是暂时不宜对郡内的豪强进行严厉打压。</p><p>这也算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势下,对该采取何种政措的一种灵活运用。</p><p>却说陈留郡府的堂上。</p><p>张邈一边听陈宫的话,一边看万潜的信,很快看完。</p><p>把信还给陈宫,张邈慢慢地抚摸胡须,心道:“张长被杀了?此子狂生,被杀必非无由。”</p><p>张邈是个稳重的长者,对张长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也因此,张长在兖州虽小有名气,且是张邈的族子,但张邈於陈留任长吏数年,却从没有过召他到陈留帮助自己的想法。</p><p>张邈接着想道:“不管是否有由,他如今被高素这个兵子所杀,确是会对荀贞之在兖州的名声有不小的损害。连我族的田地都被徐卓抢了?济北士绅对徐卓、对徐州定也会是深怀不满,事情传开,山阳、济阴等各郡的士族清流必也将会不免心生恐慌。此确是亦有利於我也。</p><p>“唯是荀贞之留在兖州的荀公达、乐文谦,乃他帐下的头等文武,不可小觑!今如攻济阴,只怕仍是胜负难料。”</p><p>陈宫观察张邈看完信的表情,猜出了他的所思。</p><p>陈宫说道:“明公,今如攻济阴,我军有三胜!”</p><p>张邈起了兴趣,问道:“哪三胜?”</p><p>陈宫侃侃而谈,说道:“现下有万潜为明公为内应,济阴之虚实,明公可以尽知,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我之一胜也前得吕布回信,他已愿与明公结盟,吕布壮士,其部将勇兵精,有他为助,明公如虎添翼,此我之二胜也!荀贞之早还徐州,被他留屯昌邑的荀公达、乐文谦两人,尽管小有智、勇,然其二人所部之徐州兵,既才数千之众,又连经鏖战,还没有休整过来,是疲兵也,断非我陈留战士之敌,此我之三胜也!”</p><p>陈宫的前两个“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