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欲攻昌邑先断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荀贞前时去信曹操,给他指点形势,劝其撤回东郡。</p><p>信中虽然举出了曹操现今存在的几个劣势。</p><p>如曹操是在没有朝廷令旨的情况下,通过一些兖地士人的运作和支持,乃才当上的兖州刺史,既已名不正言不顺,又是刚走马上任未久,兖州的人心尚未尽附,是其一。</p><p>曹操先是败於任城,鲍信继而又兵败身死於寿张,几次大败,兖州的士气已然落到谷底,是其二。</p><p>袁遗、吴资,尤其张邈,在这个时候,且是各怀心思,皆不能依仗,是其三。</p><p>看起来说的头头是道,好像胜券的确已在了荀贞的握中。</p><p>但其实,荀贞那时并未没有与曹操决战的心思,其信中所言,仅是恐吓罢了。</p><p>因为徐州兵来日鏖战的缘故,荀贞认为乐进、赵云、许显、陈褒、刘备等等各部,已是将士疲惫,却是早就打了见好就收,准备撤兵的主意。</p><p>全是戏志才一力建言,给荀贞深入地分析敌我情势,向荀贞提出:</p><p>我军虽疲,但兖州兵也已很疲,并且兖州兵尚有一个屡败之后,军心不稳的最大问题,对比之下,反是徐州兵仍占上风。故此,他积极建议荀贞,不但不应撤兵,当此之际,还应该继续进兵,抓住有利的战机,以求进一步地把山阳、济阴也顺势打下。</p><p>荀贞经过认真的考虑,以为戏志才言之有理,遂从善如流,改了撤兵的念头,转以亲率合乡的兵马,进攻山阳。</p><p>一如戏志才所料,高平、湖陆两城的守卒,果是军心动摇,士气浮动,上至将吏,下到兵士,俱无有坚决守城的斗志,稍一攻战,此两城便就先后投降。</p><p>又用戏志才之计,遣任犊带领勇士百人,扮作逃难的百姓,混入到了方与城中,一战而复夺下方与。</p><p>仗打到现在,对打下山阳、济阴两郡的前景,不止荀贞,便是任犊这样的中低级军吏,也都是充满了信心。</p><p>将士用命,徐州兵的士气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p><p>方与郡府的堂中。</p><p>徐州郡府的治中从事张昭此时却面现忧色。</p><p>山阳、济阴都是大郡,郡中名士辈出,为了搞好战后的抚慰、招揽工作,最大程度地消弭本地士人对荀贞的抵触,在合乡出兵之前,荀贞临时把张昭召到了军中。</p><p>张昭是荀贞帐下最有声望的士人之一,有他从在身边,将会大有助於荀贞的“统战”工作。</p><p>张昭说道:“山阳的郡治昌邑离乘氏只有百里,其间无险可据。昌邑如被我军所得,势将会对乘氏造成巨大的威胁。曹东郡肯定不会坐视昌邑失守,我料他必会遣兵援助昌邑。</p><p>“曹东郡尽管数败,然近月来,他颇聚山阳、济阴、陈留、东郡各郡之兵,又广募各郡百姓,估计目前屯驻在乘氏的兖州兵民,大概不下两三万人。他若是大举支援昌邑,……明公,这会是一场大战啊!我军的兵力不如曹东郡,战事如果僵持,胜负则将难料!”</p><p>荀贞以为然,说道:“张公所言甚是。”问荀攸、戏志才等,说道,“卿等有何良策?”</p><p>戏志才笑道:“张公无须忧虑。倘使袁伯业没有弃郡而逃,山阳军民万众一心,固守昌邑的话,此战确是胜负难料。但是而今,袁伯业带着半数的郡兵逃去了乘氏,山阳眼下无主,昌邑缺兵少将,我料昌邑县城今时,必定人心惶恐,我军攻之,却是不难。”</p><p>张昭问道:“若是曹东郡遣兵往援,如何是好?”</p><p>戏志才从坐榻上下来,问荀贞借了佩剑,行至堂中的地图前,以剑鞘指昌邑城的位置,说道:“昌邑离乘氏虽近,但中有泗水相隔。昌邑在泗水南岸。曹东郡如援昌邑,只有两条路可走。”</p><p>他把剑鞘移动到昌邑西北方向的乘氏,向下画回到昌邑县,说道,“由乘氏出兵,渡济水,入昌邑县城,这是一条路。”</p><p>把剑鞘朝昌邑的西南方向移动,停在了济阴郡的郡治定陶,说道,“定陶距昌邑也不远,亦百里之遥。曹东郡的另一条路,就是从定陶出兵,援助昌邑。从定陶出兵到昌邑,虽然也需要渡过济水,但济水就在定陶城南,相比走乘氏,得在昌邑城外渡河,却是安全了许多。”</p><p>张昭聚精会神地看着地图,听戏志才说到此处,插口问道:“君的意思是说,曹东郡不会从乘氏出兵援助昌邑,而定是会从定陶出兵,援助昌邑么?”</p><p>戏志才微微摇首,说道:“兵家之道,虚虚实实。曹东郡到底会从哪里出兵,援助昌邑,我不好判断。”</p><p>“那君是何意也?”</p><p>“我的意思是,虽不好判断曹东郡会从何处出兵,但他出兵的道路总共就只有这么两条。那么,只要我军分别把此两t;/p><p>张昭问道:“若是曹东郡遣兵往援,如何是好?”</p><p>戏志才从坐榻上下来,问荀贞借了佩剑,行至堂中的地图前,以剑鞘指昌邑城的位置,说道:“昌邑离乘氏虽近,但中有泗水相隔。昌邑在泗水南岸。曹东郡如援昌邑,只有两条路可走。”</p><p>他把剑鞘移动到昌邑西北方向的乘氏,向下画回到昌邑县,说道,“由乘氏出兵,渡济水,入昌邑县城,这是一条路。”</p><p>把剑鞘朝昌邑的西南方向移动,停在了济阴郡的郡治定陶,说道,“定陶距昌邑也不远,亦百里之遥。曹东郡的另一条路,就是从定陶出兵,援助昌邑。从定陶出兵到昌邑,虽然也需要渡过济水,但济水就在定陶城南,相比走乘氏,得在昌邑城外渡河,却是安全了许多。”</p><p>张昭聚精会神地看着地图,听戏志才说到此处,插口问道:“君的意思是说,曹东郡不会从乘氏出兵援助昌邑,而定是会从定陶出兵,援助昌邑么?”</p><p>戏志才微微摇首,说道:“兵家之道,虚虚实实。曹东郡到底会从哪里出兵,援助昌邑,我不好判断。”</p><p>“那君是何意也?”</p><p>“我的意思是,虽不好判断曹东郡会从何处出兵,但他出兵的道路总共就只有这么两条。那么,只要我军分别把此两条道路堵上,不就可以断了昌邑的外援么?袁伯业已逃,守卒沮丧,而外无援兵,昌邑,一鼓即可下矣!”</p><p>张昭寻思多时,说道:“乘氏到昌邑的这条道路,想来君是欲请许将军隔绝了?”</p><p>许显部现处的位置,在巨野、金乡间。</p><p>巨野、金乡,正在乘氏与昌邑之北。</p><p>戏志才笑道:“这得请主公决策。”</p><p>荀贞微微一笑,说道:“便劳烦君卿一趟吧。”</p><p>君卿,许显的字。</p><p>张昭问道:“定陶到昌邑的这条道路,又该如何断绝?”</p><p>戏志才拿剑鞘点到了昌邑县西南的一个位置,说道:“只要我军能够抢先占据此地,定陶的援兵就寸步难前了!”</p><p>张昭看去,见戏志才点的地方,是座旧日的小城,名叫梁丘。</p><p>这座城正处在定陶到昌邑的必经路上。</p><p>张昭点头说道:“若能把此地占下,倒是确能阻止定陶的援兵。”不问戏志才了,问荀贞,说道,“此地,不知主公意遣何将往占?”</p><p>荀贞已有人选,说道:“曹东郡的援兵随时可能会出发,梁丘城距离方与,百里远也,不宜用步卒往夺,当需骑兵。玉郎可也。”</p><p>……</p><p>乘氏县外的营中。</p><p>曹操与程立、陈宫、满宠等等属吏计议。</p><p>高平、湖陆、方与相继失陷的军报络绎传来。</p><p>曹操虽知因了袁遗的逃跑,山阳郡此时必定人心散乱,却也实在没有想到,徐州兵的进展速度居然会这么快,短短的三两日功夫,就接连打下了高平等三座城池。</p><p>自方与往西,过了东缗,就是昌邑了。</p><p>陈宫语气坚定地说道:“明公,昌邑不可不援!而且时不我待。敢请明公,即刻遣将出营,火速援救昌邑!不然,恐将晚矣。”</p><p>程立是不赞成在山阳、济阴与徐州兵死战的,在他看来,目前最好的对策,应是暂避徐州兵的锋锐,撤入东郡,依仗黄河自御,候徐州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