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诸荀居家交豪俊 长文将至更添才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鲍信等人的意见,袁绍现如今也已经做出这个决定了。事实上,曹操的这次遣人来见荀贞、并遣人去见鲍信,正是袁绍的意思。</p><p>袁绍这次从洛阳出逃,别的地方不去,而是直接奔去了冀州,明眼人如荀贞、鲍信等了解内情的“袁党”中人,一看即知袁绍这是在为起兵做准备了。</p><p>冀州是个好地方,本朝光武中兴,光武皇帝的起家之地便是冀州。</p><p>冀州占地大,人烟稠密,郡国富庶,而且民风尚武,出精卒,召之能战,又产马,又临幽、凉,骑兵也不缺,又出精铁,又临海,出盐,又交通便利、四通八达。</p><p>最重要的是,冀州的战略地位也甚佳。</p><p>冀州在洛阳之北,正是俯瞰洛阳,由冀州出,大军南下,正可将洛阳囊括其中。</p><p>除了这些地利,还有“人和”,现在的冀州牧是刚上任不久的颍川人韩馥,韩馥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有这么一层关系在,以袁绍及他的谋士们而度之,应是大有利於起兵讨董的。</p><p>和袁绍一起逃出洛阳,奔去冀州的有不少人,多是他的亲信、同堂,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二人,一是逢纪,一是许攸,此二人皆南阳人,俱州郡名士,都是以智谋而出众。</p><p>荀贞和逢纪不熟,两人没啥交情,和许攸虽也没啥交情,但却倒是有一点“关系”。</p><p>荀贞为魏郡太守时,之所以略显仓促地诛“邺赵”,主要是因为一件事,即时任冀州刺史的王芬谋欲废灵帝,因而去信荀贞,邀荀贞共谋此事,荀贞为不致因受王芬牵累而误了自家诛“邺赵”之大事,故此不得不略显仓促地发动了此举,而当时王芬废立天子的谋主便有许攸。后来,荀贞诛掉“邺赵”,挂印亡命,而王芬则自疑事发,因而自杀,许攸也就跟着逃亡江湖,说是逃亡江湖,其实他没有躲太久,风头一过,他就潜入京师,隐匿在了袁绍的门下。</p><p>许攸年轻的时候就和袁绍、曹操相识,关系都很亲密。</p><p>这次袁绍选择冀州为出逃地,包括之前袁绍谋诛诸宦等等众多之事,其中都有逢纪、许攸在其中为其参谋的影子。</p><p>袁绍出逃冀州,这显是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要起兵讨董了,那么为把这件事情做成,可以想见,袁绍断然不会只来和荀贞、鲍信相约。</p><p>荀贞负手立在窗前,望向院中,远远看到典韦领着十几个甲士守卫在宅院的门口,他们身上的衣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心中想道:“袁本初现也不知是否已到冀州,不管他到不到,就算没到,想来他现也应是使者迭出,马骑奔腾,分赴各郡,联络同党,将欲讨董。”</p><p>大乱就要来临。</p><p>广陵还有许多事没有办好、没有开始办,荀贞感觉到了时间的紧促。</p><p>他心道:“讨董在即,第一是粮,第二是兵,第三是广陵要稳。现今屯田之事已进行了一半,余下的有公达等人操办,我不必担忧,接下来,我该拢兵扩军、控制郡县了。”</p><p>对这两点,荀贞早有谋划,成竹在胸了。</p><p>“拢兵扩军”,指的是一件事,也不是一件事,具体的可分为两条。</p><p>首先是“拢兵”,这个“拢兵”指的是“拢郡兵”。</p><p>广陵郡的郡卒、县卒尽管不多,但毕竟去年刚经过一场黄巾大乱,也还是有一些的,并因为去年上过阵、杀过敌的缘故,其中的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