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几事不密则成害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凡是期限内不能完成任务的都要给以重处。守元城长不但没有能把境内的群盗清缴干净,还把郡粮给弄丢了,荀贞在檄文里对他严加训斥,说:“本该严惩你,然念你初上任,姑且再给你一个机会,如能配合审掾把劫粮的寇贼抓住,则免你之过,如不能,两罪并罚”。</p><p>魏县的守令是陈褒,对荀贞的命令肯定服从。</p><p>有了这两道檄文,魏、元城上至县令长,下到吏卒都不敢违背审配之令了。</p><p>荀贞问审配:“还有别的需要么?”</p><p>“如能再得明公义从百人,以震慑不轨,自是最好。”</p><p>“这也简单!”</p><p>荀贞传令堂外,命左伯侯马上去县外兵营,调义从百人出营,又问审配:“还需要别的么?”</p><p>“有公檄令,可以调县吏卒,有公义从,可以震豪猾不轨,足矣!事不宜迟,配现就去元城!”</p><p>审配雷厉风行,辞别荀贞,与那个来报讯的元城主簿齐出堂下,大步出院。</p><p>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荀攸笑对荀贞说道:“审正南刚决果断,与公宰颇有相像。”</p><p>审配性格里刚果的这一面的确是和邯郸荣有点像。</p><p>堂下的王淙、尚正、康规诸吏均表情沉重。</p><p>尚正说道:“明公方灭於毒,威震郡县,而今粮方入境,却即被贼劫,正窃以为,此案背后或会有指使之人。”</p><p>荀贞刚消灭了於毒,收编了於毒的近万部众,光复了郡西、郡南、郡东八县,在魏郡的声威正盛,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买来的粮食刚入魏郡却就被劫了,要说此案背后没有黑手,堂上诸人谁都不会相信,只凭元城或魏县的一个或几个大姓,他们没胆子干这种事。</p><p>王淙、康规也都想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两人也隐约猜出了背后指使之人可能会是谁,只是他两人不如尚正清节直道、砥砺名节,心中存有顾虑,因此没有开口提出这个疑点。</p><p>荀贞瞧了他两人一眼,笑问尚正:“以卿看来,如有背后指使之人,则此人会是谁?”</p><p>尚正真的是名如其人,是个“崇尚正直”、刚正无畏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说道:“郡中敢行此事者,唯有一家。”</p><p>“谁家?”</p><p>“本县赵氏。”</p><p>“不可胡言,赵氏乃赵常侍之族,国家重之,其族中仕朝堂、州郡者众多,可谓满门青紫,又岂会犯国法,触汉律,行此恶事,犯劫粮重罪?”</p><p>赵家出仕的不止赵忠一人,在赵忠的提携下,赵氏族人里很多在朝中、地方为官,就不说县令长、郡丞、郎官等等千石以下这一级了,为二千石的就为数不少,因而荀贞说赵家是“满门青紫”,公、侯、将军紫绶,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绶,能配青、紫的都是高官贵人。</p><p>“明公初至郡时,梁期无吏迎,郡朝无吏迎,此背后即是赵家之指使。”</p><p>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但尚正是第一个说破的。</p><p>他当时吏职低微,只是时曹的一个书佐,消息渠道不灵通,不知道荀贞何时上任,因此没来得及主动出迎,但王淙、康规当时却是知道荀贞到郡的,然因赵家之故,他俩虽没请假,留在了府中,却也没有主动迎接,此时闻得尚正说破这一点,他俩人俱面现羞愧,不安起来。</p><p>荀贞笑了笑,装糊涂说道:“我与赵氏无冤无仇,他又何必针对於我?”</p><p>“明公是皇甫公的故吏,皇甫公昔过邺县,奏赵家屋宅僭制,请朝廷没收,赵家因衔恨之,迁怒明公。”</p><p>荀贞默然,看了荀攸一眼。</p><p>荀攸领会他的意思,笑对尚正说道:“今劫粮案刚发,是何人所为尚不知也,主簿请慎言,……审掾已去元城,具体到底是何人犯下的此案,想必不久后就能真相大白。”</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