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章 世界又跳跃 徐霞客来到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此外,它又再次陷进一段全省土司叛乱四起、谁都想当贵州“说了算”第一把手的混乱时期上,并发生连锁性的效应,使得贵州大地上烽烟四起、战乱频繁,全省哗然!

  那是到明天启二年(1622年)时,一直很想刷存在感的“水西土司,”当见到大明王朝正竭尽全力应付北方辽兵犯境的国防问题时,便是认为天赐良机,自封为王,反叛朝廷。

  一时,土司兵犹如汹汹之牛群,先后攻克安顺、龙里、遵义、渡六广和贵阳,并一路向东扩大影响力,于次年踩进了清平县的地盘内,威胁到了麻哈州的西北边地上。

  于是,本来过着乐滋滋小日子、商品经济同样有了微弱萌芽的下司和马场两小镇,便是令所有的人和狗都像裤裆里钻进了一大群蚂蚁似的,个个坐立不安。

  见此,同样渴望找到存在感的一些本地苗民们,其中包括不少下司人,便是纷纷举刀持棍响应,追求共同的革命节奏点,入股合围、攻打凯里,以及切断官军的粮道等。直到第二年,贵州官方派来重兵镇压,共杀掉苗民五百多人,共杀掉狗民一百多条,凯里起义这才失败。

  虽然,从整个事态上看,这场大乱并没给下司和马场带来直接的、很大的冲击,但却因明朝政府急调湖广省大军,并取道黔南和黔东南两地前往黔中开展严厉镇压,便是让交通便利的它们成为进军路线上的要冲之一,因而又出现一段兵慌马乱的闹哄哄,遭到一段起起落落的坏运气。

  就是说,在长达八年的战乱中,来来去去的兵马铁蹄,简直将下司和马场的地盘踩踏得陷下去有三尺多深,就连人们有点什么好吃的都得藏到山洞里去,更不要说安下心来落实生产和建设的事儿了,而我们这群狗只要一听到马蹄声,也都慌不择路地逃亡到山上。

  因此,在这段社会治安很不友好的时光里,下司和马场只能用“停滞”和“前进”这两条小腿儿,摇摇摆摆地并行。

  直到明崇祯三年(1630),当战乱全部镇压、贵州全境得以太平下来后,它们这才像做完了妇科修复手术的两名少妇,日渐康复内体的组织。

  当然,为了平定这场大乱,明朝政府在埋单上也很不好过——前后共动用十多万兵马,共耗费几百万银两,落了个开水浇老鼠的结局。

  大而言之,这些活力,都是贵州各族人民为了推翻明朝政府反动统治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在这本功劳簿上,同样有着很多下司狗的功劳——因为,当时本家族的居住范围已扩散到了大半个贵州,很多狗都参了战。

  一句话,在风云迭变的贵州大地上,哪儿有不爽,哪儿就有下司狗。

  却说彼时,不断得到开发的贵州各地,到处都有了网状型的交通线,外界的人们不管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进入贵州,也不管从哪个方向都可以离开贵州,成天都是人来狗往、马铃叮当,因而,下司和马场也经常性留下一串串商宦布衣和文人墨客们的足迹。

  因此,又有一位伟大的人物大驾光临这片土地。

  那是到明崇祯十一年(1638)时,有一位大名叫做“徐霞客”、钟情名山大川胜过钟情美女靓妹、两耳不闻身外事、名声赫赫且流传至今的大旅行家,终于从广西途径咱们的麻哈之地而前往贵阳(见《徐霞客游记》)。

  甚至还传说,他老先生就曾造访过下司和马场这两座小镇,并对这里的山和水惊叹不已。

  自然,所有路边的狗都对他“汪!汪!汪!”地大声盘问。

  潜台词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虽然,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文字记载,但在下司狗家族言出如山、可信度高的口传中,确有他老先生到过这里,并有滋有味地享用过一顿狗肉、且带上一条爱狗后才恋恋而舍的故事。

  故有诗云——

  “过岭烟霞开画卷,穿林足迹写春秋!”

  而以今天本老狗广博的视野看,不怕大明王朝几百年进程如何浩浩荡荡、大张旗鼓,也不怕它的王侯将相、千秋霸业如何层见叠出、威赫如山,更不怕无数多情男女们将爱恨情仇演绎得何等嚷嚷嚣嚣、华丽一时,最终,所有满朝的人和事都化成了过眼烟云,袅袅而散。

  唯有,这位拄着一根铁杖、开启了驴友生涯、行者无疆的大游侠,却将一副孑然的背影,永远地定格在历史的天幕上。

  因为,他与别人不一样——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