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章 天下已大变 苗疆却依旧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清朝(1636-1912),那是个由一个出自东北平原、雄心万丈而且欲望高涨、一门心思扩大土地、长期虎视中原肥沃大地的满族政权,趁别人的地盘上正当硝烟四起而风雨飘摇时、成功突破山海关之大隘、挥师千里而一路南下、横扫掉无数同样为了当上皇帝而前赴后继的农民军们、最后果真成功掌控整个中华大地的所有权、当然也是从汉族人的手里再次夺取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手上、让渔猎民族第一尝到当上华夏主人的滋味儿、让八旗弟子居有皇宫出有车辇、吃有山珍食有海味、睡有三宫寝有六院、就连一些来自东北的小狗小猫们居然也得道升天而红得发紫、从而建起的又一个新轮回大一统霸业。

  此乃是,世间风水轮流转,人类权势若云烟。

  话说建朝之初,也就是在那个难忘的清顺治二年(1645),为了巩固满清王朝的政治权力,维护满人对各民族的长治久安,别出机杼而开发智力的当政者们,首先霹雳轰隆般地掀起了一场“剃发易服”的WH大革命,快速推广一个面向全国的最大服装连锁店,强令所有身着大领大袖、梳头缠足的汉族人,统统剃发结辫,穿上满族的衣冠。

  尽管,此举一开始便是遭到华夏之内广大汉民同志以一次次喋血的事件投以反对票,而下司西岸上的汉人们也一度按照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几何学原理,来也冲冲、去也冲冲地渡河逃逸到东岸上躲避,但在已经捏住了刀把子的满清政府面前,人们最终还是在快枪利刃的颐指气使下,低头臣服。

  于是,下司西岸这块沿袭了260多年汉风的小地方,从此跟全国各地一样,男女老幼在穿戴上不得不执行中央政策,也就是按照满洲设计的式样,一律穿上了直筒式的宽襟大袖和长袍。

  尤其是,所有男同志们的脑袋瓜后面,都“长出”一条长长的“猪尾巴,”就像我们的狗尾巴一样。只是,长的地方不同而已。

  传说中,一开始,当看到身边所有人都改了头、换了面、一点汉族装束都没有了、一个个就像从外星上下来的时,很多汉族老人忍不住嚎啕而呼——

  “我的大汉呀!”

  又传,每当看到身边发生一起起强制剃头和武力改装的事件时,所有的下司狗都目瞪口呆、惊惶失措,猜不出人类当局又互相玩起了什么花招。

  而一些血性指数高的狗,当场就张开长牙扑上去帮助自己的主人。

  但是,却很快遭到了武装人员的当场扑击,吓得狗们夹尾遁逃、尿意汹涌、跳河逃生。

  从此,由于汉族男子一概打上了统一的长辫子,仿佛一个个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满镇子都是形似雷同的人,而使得我们这群狗时常弄错主人、咬错对象,忍不住哑然失笑。

  不过,后来我们还是明白到——在人类当局的统治谋略上,果然又多了奇妙瑰异的一个花招。

  呵呵,看来,孩子们喜欢拿玩具当朋友,而大人们却习惯拿朋友当玩具。

  还是那句老话儿——

  “其实世界很简单,只因人心太复杂。”

  然而,尽管已经改了朝、换了代,但在咱们雷公山这块闭塞的地盘上,苗族社会与官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仍然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两个阵营之间的僵持关系,仍然是半两棉花——免弹(谈),即便是再延续到后面数十年的光景里,下司的两岸依然是拼实力不相上下,拼运气半斤八两。

  也就是,东岸上的生苗区,仍然是一座占山为王、难以动摇的巨大孤岛,所有的人和狗都是一副蛤蟆跳到牛背上的心态,也都是一个个日鼓鼓的钢铁大侠,仍然只知这天底下有个“苗王”和“狗王,”仍然还走在开荒拓林、男耕女织的百年孤独创业路上,压根儿不知已经到了“清顺治”和“清康熙”的盛世上。

  比如,到清顺治十五年(1658)时,虽大清王朝派出三路大军,来到贵州开展“剿匪”大排查(清除明朝残余势力),虽这三路滚滚铁流将整块高原山地踩踏得瑟瑟而抖,且曾一齐结集于近在咫尺的独山州,乃至最终成功占领了贵州,但在长达几年的战乱中,仍然没有一兵一卒去打扰这个“生苗区”而惊动一草一木,苗人们依然一副关门闭户、独喝烧酒的样子。

  自然,这里所有的狗们也都是一副安守狗窝、安于现状的模样。

  不过,在处处都闪烁着善良人性光芒的民间社会里,下司两岸上还是开始有了不少鸡鸭友好的关系。

  比如,有一些汉人钻进苗区里传授手工业而受到热捧后,由于找到了职业的成就感,连自己都不想回来了,干脆娶妻子而定居,成为“脱西者。”

  又比如,也有一些向往商业社会生活的苗人、仫佬人,志愿渡河到西岸的汉区里作永久性的移民,成为“脱东msp; 也就是,东岸上的生苗区,仍然是一座占山为王、难以动摇的巨大孤岛,所有的人和狗都是一副蛤蟆跳到牛背上的心态,也都是一个个日鼓鼓的钢铁大侠,仍然只知这天底下有个“苗王”和“狗王,”仍然还走在开荒拓林、男耕女织的百年孤独创业路上,压根儿不知已经到了“清顺治”和“清康熙”的盛世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