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家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和听齐泰说完自己家的事,心想又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赵和在后世听多了这种故事,所以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天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带眼儿的女人不有的是?只要自己将来升官发财出人头地,什么漂亮女人没有,还有在乎一个粮店小老板的女儿?

  今天这顿酒吃了两个时辰,赵和基本搞清了粮长的种种运作规矩,所以也不准备在喝下去,直接从怀中掏出一锭半两多的碎银子,交给老张头结账。

  老张头还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吓得战战兢兢的说道:“几位爷,小店小本买卖,实在破不开这么多钱,请几位爷稍坐,小老儿去边上店铺换一下!”

  赵和点点头,对老张头说道:“给我包一只酱鸭,在包点鸭货,一同算了!”赵和今天出来一天,知道自己的便宜老子赵志高还没吃饭,所以要打包点带回去。

  老张头点点头,拿着银子赶紧去边上的店铺兑换。清水港是梅李镇的第一大港,每日上千石的粮食都从这里发出去,所以兑换些铜钱还是很容易的。

  一会儿的功夫老张头回来,对赵和说道:“几位爷,今天一共花了一百六十个大钱!刚才的银子足有七钱,小老爷换了六百个金背钱,这是剩下的四百四十个铜钱,请二爷收好!”

  和电视剧中银子泛滥不同,明代民间流通的主要是铜钱,但也分为好几种,质量好的是京钱,也就是国家发行的铜钱,因为含铜量高,所以价值也就高些,这种铜钱在民间被称为金背钱。

  还有一种叫乡钱,这种钱数量最多,是各地官府自己开模制作的,但是因为质量参差不齐,价值比金背钱低些。最次的叫白钱,是一些不法商人私自炼制,基本上没什么铜,使用一段时候就会发白发灰,所以称为白钱。

  明代白银兑换铜钱官价是一两白银兑换一千铜钱,但因为白银含量不同,在加上各地经济规模不同,所以兑换比例也不同。在江南经济发达的地区,白银数量很多,一两白银大概能兑换八百金背钱。到了西北地区,一两白银的价值提高,能兑换一千一百钱左右。

  赵和不管兑换比例是多少,他估计这个老张头也不敢骗自己,接过四百四十文钱后又点出十枚铜钱,然后对老张头说道:“你家的鸭货味道不错,二爷很满意,这十个钱是小费!”

  老张头不知道小费是什么,但估计是打赏的意思,赶紧点头哈腰的说道:“小老儿多谢二爷的赏!”十文钱对赵和不算什么,但对老张头那就是一天的辛苦所得,虽然刚才已经赚了许多,但谁能害怕钱咬手不是?

  赵和在老张头的千恩万谢之下离开张家酒馆,拿着包好的酱鸭等鸭货,带着几个狐朋狗友晃晃悠悠的回到吴官村。几人在村口分别,约定好见面时间后各回各家。

  赵和带着孙傻柱要回家,但走到家门口,傻柱犹豫的说道:“二哥,我还是去村外土地庙睡吧!”

  赵和一愣,问道:“为什么不回家?你一直在土地庙住吗?”

  “不是的十枚铜钱,然后对老张头说道:“你家的鸭货味道不错,二爷很满意,这十个钱是小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