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九锡玄香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个“九锡玄香”,听起来比较高大上,实际上就是文人用墨的别称,经常被用到墨锭上。

  “九锡”的锡,通赐,指古代皇帝赏赐的九种礼器,表示一种待遇和地位;玄香,就是墨的别称。

  这墨锭的做工非常好,看质感也不是一般货色,而余耀的目光,最后定格在小字最后的两方印文上。

  这两方印文,一个是“罗”,一个是“小华山人”。

  “罗小华?”余耀沉吟出口。

  “对。”沈父微微点头,“我和家父的观点一致,到明是没问题,就是难定是否是罗小华亲工。”

  罗小华这个名字,在华夏制墨史上,算是熠熠生辉的一颗星。

  他是歙墨的代表人物。

  一般来说,老歙墨多是松烟制墨,大名鼎鼎的“李墨”就是松烟墨。黄山地区盛产古松,适合制作松烟墨,所以古时不少制墨高手才云集到此。

  但是罗小华,主要是做桐烟墨。这一方“九锡玄香”,就是桐烟墨。沈父用桐木盒子配装,许是为了一种心理上的“配套”。

  在明代后期,罗小华制墨名噪一时,号称“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当朝还有人评价,“若我朝,定当以罗小华鹿角胶为第一”。鹿角胶是制墨辅料,用以指代墨锭。

  罗小华这个名字,在制墨史上很是出众;但实际上,“小华”也不是他的名字,从“小华山人”这方印章也能看出,“小华”是他的号。

  而说起他的名字,其实也挺有名,不过不是在制墨方面。

  他叫罗龙文,字含章,号小华、小华山人。

  罗龙文的经历其实还有点儿传奇性,他本来是抗倭重臣胡宗宪的同乡,还曾经为剿灭大海盗徐海去当过卧底,是立了功的。

  而在胡宗宪倒台之后,他非常及时地投靠到了严世藩的门下。

  当时严嵩在嘉靖朝中权倾一时,罗龙文当了严世藩的幕宾,时任中书舍人。

  后来严嵩被徐阶扳倒,严世藩充军,罗龙文也充军。

  不过,严嵩刚刚倒台之时,其实势力还很庞大,人不在,利益集团仍在朝中盘根错节,所以严世藩没去充军,逃回了老家逍遥快活;罗龙文也没去充军,而因为有过卧底经历,结识过倭寇,干脆逃去投奔了倭寇。

  罗龙文在制墨方面是一流高手,在另一方面,却实在是不大行。他这一次投奔倭寇,成了徐阶真正干掉严世藩的契机,也成了他自己被干掉的契机。

  同时他还乱说话,一边和倭寇一起抢劫,一边说要报仇云云。

  最终,钉死严世藩的罪名,不是贪了多少钱,不是害了多少人,不是半路逃跑躲避充军,而是勾结倭寇,里通外国,联合江洋大盗,图谋不轨。

  前面的罪名,只要嘉靖皇帝不在乎,再严重也不算个屁事儿;但后面的,嘉靖皇帝不能不在乎,因为这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但实际上,严世藩哪会造反啊?嗯,制墨高手罗龙文这一手的白痴行为很关键。

  嘉靖四十四年三月的一天,严世蕃和罗龙文一起被押赴刑场,斩立决。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