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珂罗版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某些原因,今天突然出现大量用户无法打开网页访问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www.bxwxorg.com(笔下文学首字母+org点com,bxwxorg.com)找到回家的路!</p>

  余耀点点头,“既然你请我来了,我就实话实说,这画,不是仿摹的。”</p>

  黄永逸松了口气,“对,我对比过真迹画册上的题款印章,如果是仿摹的,应该不会如此严丝合缝。”</p>

  “不过,我还没说完。”</p>

  “你说。”黄永逸又感到了不安。这事儿,换谁也难平静。若是真品,那可是过千万的东西!</p>

  “这画,是印刷品。”余耀终于落听。</p>

  濮杰直接被惊到了,顺手拿起了摆在一旁的一个放大镜,比着看起来,一边看一边倒抽冷气,“印刷品能印成这样?一点儿都看不出网点,而且这色彩的浓淡层次也太自然了!”</p>

  黄永逸却看着余耀,“你的意思是,这是珂罗版?”</p>

  “对!而且是绢本珂罗版,绢本比纸本更难辨认。我为什么要看背面?这张珂罗版,用了老绢,而且印成之后,定然是经过了高手画师局部手工润色,又对画面整体采用了熏制做旧,极难辨识。但是背面,手绘的真品和印刷的珂罗版,在颜料渗透上,还是有不同的。”</p>

  黄永逸抚住额头,“我就说这郎世宁的漏儿,哪有这么好捡?所幸只花了个小钱儿。”</p>

  “多少收的?”老周问道。</p>

  “几千块而已。”</p>

  余耀接着笑道,“几千块?那怎么不是漏儿?这不是普通的珂罗版,这是民国时期的老珂罗版。当时多色套印技术并不成熟,成功率极低。而且,最大的印刷面积,估计也就是这么大了!又用了老绢老颜料,还有高明的做旧手法。这张珂罗版,少说也值几万!”</p>

  从名字也可以看出,珂罗版(collotype)是舶来品,最初是德国人发明,后来在清代光绪年间,从倭国传入华夏。</p>

  华夏掌握了这种技术之后,就开始用在古籍和书画的印刷上。当然,这有个成熟的过程,比如一开始,只能印黑白的。</p>

  珂罗版之所以能如此逼真,技术是一个方面,操作流程更重要。必须全程人工操作,制版的网线细到看不出端倪,画面的深浅层次,靠的是不规则的皱纹来完成。而且,是专色压印,这样就解决了颜色偏差的问题。</p>

  这一幅还是绢本。绢和纸不一样,本身就是织物,印成之后,再经过高明地处理,更难看出是印刷品。</p>

  这和古玩地摊上普通的印刷假画,有着天壤之别。</p>

  同时,郎世宁的画法,工笔兼带西洋手法,在珂罗版上,比写意类的画法更难辨识。</p>

  濮杰叹道,“这种仿品,迷惑性太大了!”</p>

  余耀点点头,“珂罗版如今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有些博物馆展出的复制品,用的就是珂罗版。不过,真正的仿古珂罗版,依然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是后续的做旧流程,非高手不能为之。”</p>

  黄永逸对余耀拱手,“其实我也知道,郎世宁的真品非常难得,但是老有侥幸心理作祟。我也大抵知道珂罗版,但这幅太过逼真,愣是没有去多想。”</p>

&ems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