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遵遗命刘磐守荆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斥侯回来禀道:“黄祖带了精锐出城,而命其将陈就率舰队在江上待敌,防备防守。兵力约有三二千人。城内不知有多少,未得情报,不敢笃定!”</p>

  纪灵寻思,黄祖可能与其它守将相比,兵力算是很足很强的了。</p>

  算一算,哪怕他有一万多兵,真正精锐可能也就不到一半,而他现在带了大部分出城去了广陵,陈就又有二三千在江上,那么城中能有多少?!顶多二千顶天了,可能连二千都没有!</p>

  纪灵对左右幕宾道:“此战非正常攻城,城又易守难攻,正规打,恐怕耗时良久,也未必能拿得下,反而容易惊动黄祖。不知左右有良策?!”</p>

  这是要出奇计的意思了!</p>

  “若将军不欲正规攻城,诈开城门,可能才是真正的攻城之行。黄祖不在,借以为是黄祖兵从而诈开城门,将是利也!”其中一人道。</p>

  纪灵点首,他生的其实挺温柔的那种传统的战将的样子,长相儒雅,不是那种粗将。</p>

  又有一人道:“我看可以双管齐下,一队去诈开城门,一队则去绕去江上突袭江夏船舰,从后偷袭,他必不备,只需擒贼擒到王,捉到主将陈就,不管两边谁得手,皆可唾手而得江夏城矣!”</p>

  “然也,”纪灵当下便定了,战事不能拖,这不同于旁的战事,一拖,人家的斥侯发现了他们的军营,那就歇菜了。有了防备,奇计便成不了了!</p>

  所以真的不能错失最佳时机。</p>

  遇事果决而断,是一个战将最佳的素质能力。</p>

  当然,不能鲁莽。</p>

  当下连夜派出斥侯去探陈就的方位,摸索路线。</p>

  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然后到秦汉末,在春秋的时候,各国虽有疆域,但是却没有疆界线的。那个时候周王室封诸侯都是封城池,而不是封疆线,也没有疆界线这种说话,因为天下是一家嘛!</p>

  所以诸侯拥有的土地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然后拥有很多的城邑,而城,那个时候叫国,叫都。国与都都是一座座城。邦,才指国家。</p>

  后来汉刘邦上来,邦这个字就不能用了,得避讳,因此得另找个字替代国家这个概念啊,所以才有了国个字,国也从原来只指国都,变成了国家。而城与城之间的疆界线一直都是很模糊的,也因此有争议的地方也很多。</p>

  那时候诸侯相互攻打侵伐是怎么弄呢,就是打下一座城,也就拥有了这座城周围的所有野地。城内叫城,城外的地方就叫野嘛。</p>

  所以疆界线这种东西是直到后世才渐渐的完整的,而现在汉末时期,其实对于疆界线,还是很模糊的概念,除非是对旁的外敌的线很清晰以外,一般都是以不可跨越的大山大河为天然疆界线。但是对内,比如淮南与江夏之间,到底从哪条线开始划为淮南,哪条线划为江夏?!不清楚!</p>

  不像后世,各个省份是极为清晰的。完全定下,没有争议!</p>

  但是现在是不能的。</p>

  而诸侯治国,治的其实是城,治住了这座城,城中的士族又统治着野于外的百姓,其实就等于治住了这片疆土,不需要每一个地方都去收。打仗当然不是这么打。</p>

  就是攻城战。一座城,包括城外的野,都属于这个单位。城内有税收,有三老治民,有黄册与鱼鳞册,就是人口和土地的册子,掌握了这些,就等于掌握了这些所有!</p>

  所以,纪灵行军,其实基本是行军于野外的。</p>

  为什么他到了江夏还没及时被人发现得了?!就是这个原因!</p>

  这个时代的地理,各种的因素,不能将这想象成现代那种,一来是高科技可以监视,二来到处都是路,你总得从路上来吧!?只要设了哨站,就能察看到。</p>

  但是,这个时代是完全的不具备这个条件。也不可能具备这个条件。</p>

  有些擅于行军打仗之人,有时候突然兵临城下了,城中的军队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基本上就是一看吓一跳!</p>

  这从哪里冒出来的军队,怎么会突然兵临城下了?!</p>

  这种事,尤其的多。</p>

  而纪灵尤其是擅长于此。</p>

  他对行军打仗的手法滥熟于胸,而对淮水地带的地形无比的熟悉,这就是一种天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