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继续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再回到院子中晒太阳时,舒坦了一些的李平总算拾起点心情询问可有什么事情需要禀报的?

  看李平的心情和气色都好了些的刘小惠立即低声相问可否去准备汤药?李平略想了一下后,还是同意了。院子中一直弥漫的中药味道让他很清楚,这些天他没少被灌。

  接着,李平从傻大个刘三那儿得知,史明、王成武和李盛才等人都在上午来过,左梦庚的亲兵和左夫人的侍女也曾来过,尤其是左夫人的侍女,还细细的问了半天才走。

  至于其它的,几个亲兵要么不甚了解,要么就是凌晨时李平都已经从众人嘴中知道的。

  汤药准备的同样很快,应该是一直就在煎熬。

  当李平开始无比痛苦的喝着那些难以下咽的中药时,史明和王成武一起又来了,看着李平在那里呲牙咧嘴的样子,两人都愉快的笑了。

  对他们,李平就是心情再不好也不会拒之门外,反必须要笑脸相迎,这反逼迫着他更快的调整着状态。

  除了开始的关心,史明很快就认真的谈到了李平这次大功给众人带来的变化。他们算是实打实的在这左良玉军中扎住了根,那些曾经多不太把他们当回事的大兵小将们很多也都突然间变得客气起来。

  “真正的地位都是打出来的,李平你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这位曾经半黑半白的老大总结到,言辞中充满了肯定与羡慕。

  李平听后,反很真挚的感谢起王成武来。

  如果没有这段时间在王成武那儿进行的格斗训练与学习,他这回估计早就凉透了。毕竟在曾经的世界里,李平并没有正经八本的接受过类似的训练,更没什么用武之地,以至无论打架还是肉搏的能力都非常稀松平常。

  王成武不好意思的一个劲儿直道:“是你够拼命…都是自家兄弟,太见外了…主要是靠你自己的本事…”。

  对这二人,李平也不藏私,很认真的粗略总结了一番他对这次对阵双方排兵布阵和武技的浅显看法,估计这也是史明最为关心的问题。

  “敌将谋划大胆高明,战术安排有诸多可取之处,但对自身过于高估,目标定得太大。其部队的组织能力实际较弱、训练水平也较低,难以支撑实施复杂的战术安排。遂行复杂作战行动时,遇弱敌当绰绰有余,但凡对手实施起有效的组织则会反受其累,分兵多点不如集兵一处以保证绝对优势。”

  “所谓的左军精锐,也就是马把总的部队,装备良好,从较强的行军能力上也可看出他们具备一定的组织与训练水平,而且其能力实际上要稍强于敢于袭击他们的土匪武装。但他们的战术训练水平应该很差,至少李平没有看到有效的战术组织,最关键的是整个部队完全没有战斗意志。遇敌后,其指挥系统居然是最先崩掉的。”

  “敌兵基本不通格斗之技,近战全靠本能。至于那马把总军中的兵是否通格斗之技,因没看到,所以不好评价。”

  这些是他对这次战斗中敌我双方的初步印象,有些甚至是才想的,更多的他还没有去思考。

  史明又询问了一些具体的战斗细节,李平均知无不言。

  而后,史明很认真的谈到了左良玉的副将金声恒,谈到了金声恒的骑兵。在支援李平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金声恒的骁勇与凶狠,目睹了金声恒骑兵部队的咄咄逼人,金声恒给史明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既然说到了金声恒,李平这个最多只能算是半个的历史爱好者还真的是有些记忆。要不,他当时转悠襄阳城时也不会专门跑到城外的校军场去查看金声恒的营盘了,因为这个人频率挺高的出现在了不少的小说与历史记录之中,客气点的评价应该是毁誉参半吧。

  所以,李平努力回忆了一番,并将能想到的也都毫无保留的相告。

  金声桓,字虎符,是陕西榆林人,原也是贼匪出身,在绿林中的外号“一斗粟”。因个人能力十分出众,被左良玉招降后,一直颇受信任,现在是左良玉最为仰仗的副将之一。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情况。

  除此之外,这个人在历史上李平大概能记住就是其确实有较高的军事才华,掌控部队和打仗的能力都比较强。印象中,这个人投降过清军,后来好像是因为不满足于清军给他的待遇又降而复叛,并几乎凭一已之力拿下了已被清军控制的江西,并最终在反抗清军的过程中战死。也因此,后人大多对其褒贬不一。

  简单的说,就是能力很强,气节不足,也没什么大的眼光,不太值得信任。

  史明听完李平诉说的模糊记忆,沉思咄咄逼人,金声恒给史明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