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山中十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焦急的等待中,试队长马兰在出发八天后终于带着人马回来了。

  除了他们那二十来号人一个没少外,马兰竟令人意外的还带回了一百二十多个壮年男丁,也顺手带回了二十多个青年妇女和三十多个老少以及一部分粮食,还外加了七匹骡马。

  原来,襄阳的乡间在这些天也已乱成一片,不断有大股小股的明军四处征粮征兵,抢掠早已无法控制,很多乡民们都战战兢兢,能有个名号大些的军伍庇护让本已不多的年轻人有部分愿意一试,毕竟左良玉亲儿子的部属还是挺唬人的。

  而这带队的马兰又非常悍勇,军伍也颇有模样儿,再加上其部属多为本地兵,对普通乡民比较客气,不强拉不硬抢。在此时人们多习惯于投奔熟人的传统下,倒是让不少青年愿意到来投奔或暂避。

  而混乱的乡野,也让马兰不敢掉以轻心,一拨一拨的分头结伴而回已很不安全,于是就索性大家始终聚在一起到各个士兵的家中轮流走了一趟。

  来回的路上还和几小股儿分不清是明军或还是贼寇的人马发生了火拼,这带回的人中有一多半加上那些青年妇女就是这么抢来的。

  而他带的士兵竟只有两个受了点轻伤,那几小股儿谁知道是明军还是贼军的营伍基本都是见了真章就被打散,倒可见当下乱军之弱。

  不过,马兰也绝不去碰那些大股儿的军伍,不管受了多少委屈、多看不惯,他都只赶紧避开,躲得远远的,他又不傻,当然左梦庚的名号也给了他不小的帮助。

  实力得到迅速提升的李平已不能再等了,为防夜长梦多,马兰回来的第二日,李平就点了一百五十人并带着那肥女人和她的儿子出城去南边的山中找粮食。

  那肥女人没有撒谎,李平在小山村一处院子中隐蔽的小山洞里找到了近二百石的粮食,足够李平的营补充完整后就食几个月了。

  (注:石是体积单位不是重量单位,各朝代石的差别也很大,明代一石米约重153.5斤,合现在的约183斤,明代的斤不是现在500克的斤,而是明代594.6克的一斤)

  这些粮食被伪装的很好,得意于小山洞巧妙的结构和保管人精心的设计和措施,这些粮食保存得很不错,一般人还真想不到在这儿穷困的山中、在这易潮湿阴冷的环境中有人会大量的保存粮食,让李平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和于乱世中生存的本能。

  找到粮食后,李平派人去提了肥婆娘全家和她家的老仆及婆子。

  肥婆娘一家必须得死,邻里的悲惨控诉让李平不得不杀他们,为了表明对待善恶的态度和树立部队的正气,李平也得杀他们,为了防止日后被乱咬、报复以及后续可能的官商勾结等麻烦,李平更得杀他们。

  但杀人又不能随随便便的去杀,不广而告之,不营造点气氛,很容易让人误会是滥杀,更容易起反作用,于是李平想到了公审大会。

  但回城中搞这公审大会,怎么想也不合适。

  为防止说不好的麻烦,于是索性就在这山中寻一宽敞地自己组织。

  等肥婆娘一家被提齐后,李平学着从前影视里看到的样子,在一个高坡上让众犯跪成一排。

  每一个将死之人脖子上也给插上一块长长的木条,木条上草草写着杀人犯、奸淫犯和帮凶之类的罪名。能在这山中为老财看管粮食的也必是很亲近之人,自然也留不得,李平也给他们定下了为虎作伥、作恶多端等罪名。

  坡下, 200多名李平的部属和乡邻代表们盘腿围坐成半圈。

  公审开始后,一名名乡邻、苦主挨个上台进行了悲惨控诉,几名仆人也进行了悲愤的指认(当然,底下已提前做好工作,条件是表现好有命在)。

  这种形式对这个时代太新颖了,李平发现他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什么氛围烘托了,因为坡上坡下很快就哭成了一片。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底层人民,这种话剧式的审判太容易激起广大人民对悲惨过往的共鸣了。不断有人站起来高喊“血债血还”、“杀了他们”等激愤的口号,还有些人试着冲上去打他们,高潮几乎是不断的涌现。

  这种形式的效果真是太好了,难怪在李平那个时空被用到建国后很长时间都不舍得换。

  当所有的指证都完成后,李平估计不杀肥婆子一家,底下的人都得造反。

  费了好大劲儿,李平才让众人安静下来,接着他站在坡上的中间,对着众人又一一列举了一遍肥婆子一家的罪状,并总结他们死有余辜,最后下令处死他们。

  顷刻间,坡上坡下一片欢呼。

  给肥婆娘一家个痛快是李平唯一能做的文明之举了,已经平的部属和乡邻代表们盘腿围坐成半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