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一章 拉练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拉练是提高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检验部队野外生存能力和战备能力的有效途径。

  李平早就发现当初从朱仙镇一路南下和初到襄阳时的山中十日征兵对凝聚和锤炼部队的作用特别突出。

  基本上一路走下来,部队也就成形了,军官也都成器了。

  而在山谷遇袭那次,部队表现出的混乱多少与之前进行的都是原地封闭式训练有一定关系。部队成熟的慢,各级指挥员临机掌控能力差。

  现在初步训练已接近尾声,他又无人打扰,还驻军偏僻,自然要组织一次大拉练来好好溜溜部队。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要为大撤退进行提前预演和准备了。

  本次拉练,李平计划在外行军七天。计划组织部队跨过多条宽窄不一的河流,穿越群山和丘陵地段,并要穿行多片林区,以模拟未来大行军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地形。

  整个路线,是以山庄为起点大致向西走一个较扁的椭圆形圈,最后回到山庄,这样的设计是要保证部队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一天内返回山庄。

  虽说是大拉练,但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参加,总有人要留下保卫老窝,二连和六连被选中留了下来。

  二连被留下是因为要组织鸟铳的训练。因为自造鸟铳的延误,让李平意识到鸟铳连必须熟悉那些质量不稳定的官造鸟铳。以后一旦居无定所,全靠自造鸟铳很有可能是不现实的。

  因而这次从襄阳领到的奖赏中虽仍有一批鸟铳,但没有再被回炉,而是挑拣了一番,让二连先熟悉着练一练。

  六连被留下则是因为连长田水生的脚崴伤了,而李平也早有表示必须要保证二个以上的连队在家驻防,毕竟山庄的安全更重要,所以留下六连似乎也顺理成章。

  这样一个老连队和一个新连队的搭配也正好最为稳妥。

  拉练的头两天,部队进行的基本就是常规性行军,好让大部分新兵们熟悉和适应这支部队的行军方式,因此每天的行程都不长,留有较充足的宿营和调整时间。

  由于部队中有不少官兵都曾跟随过李平行军,有一些还参加过二次甚至三次,他们现在还大多都成了骨干,因而前两天的行军总体比较顺畅、也比较有序。

  军号、哨子、连队旗与传令兵组成的一整套新型指挥通信体系也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并且也证明了完全能够胜任。

  唯一给李平造成麻烦的却是完全没想到的车辆问题。

  在这个时代,李平仅有的那三次行军经验都属于基本没什么车辆跟随的行军,而且人少,物资也少,需要运载的物资也都是靠骡马直接驮,所以他并没有对大军的行进建立起足够的概念。

  而这次拉练就不一样了。

  为模拟日后的撤退需要,除运输连外,保障营也有不少人参与了本次训练。

  各类骡车、驴车甚至马车加起来有70多辆,基本上是集中了李平营中所有的畜力,同时还有不少的人力车。所有这些车上更是搭载了大量的盔甲、兵器、生产工具、帐篷等林林总总的一大堆物资。

  当然这些车辆并不全是由运输连和保障营来负责的,每个连都配属了三辆轻型骡车或驴车,主要用来装载士兵的盔甲和连队的公用物资。

  因为长时间的行军是不可能穿着盔甲行进的,而李平的部队又没有配备用来背战兵盔甲和杂物的辅兵以及杂役。

  由于基本没怎么走过正经的官道,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窄小曲折的野路甚至新开辟的无路区通行,如此众多的车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难以克服的问题。

  这emsp; 而这次拉练就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