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垂死挣扎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佑同样低声道:“主簿放心,白蛇已死,来历无处可查,沿路的驱蛇药都已清扫干净,现白蛇的蛇穴也倒灌了钱塘湖的湖水,至于元阳庐的石刻,做旧的匠人手艺精湛,等闲瞧不出破绽,就算真有人厉害到一眼识破,可谁又能说老子亲手立的石刻不能历经千年而弥新呢?”

  鲍熙目视徐佑,神色复杂,道:“郎君行事缜密,环环相扣,我自叹弗如!”

  徐佑拱拱手,道:“朝廷接到奏报,必定会敕令州府严查此案,望主簿多多费神,若有疏漏,请及时补救,万不可被人现端倪还有,一定要查明那些枯骨的身份来处,给这些枉死之人寻到安葬之所如此我们于心无愧,也对黎庶有个交代!”

  鲍熙点了点头,道:“纵遣伺察,举罪纠纷,本是县府该做之事就是郎君不嘱咐,我也当尽心尽力”

  徐佑点了点头,轻轻叹了口气,和鲍熙挥手作别在外人看来,能为这些死在元阳庐中的女子沉冤昭雪,已经是极大的功德,可在徐佑心里,却宁可不要这些功德,也不想再有人遇到这等罔顾天理人伦的惨事

  鲍熙望着徐佑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他久在宦海,眼神练得十分的毒辣,自然看得出徐佑最后那一抹没有言明的悲天悯人的心思俗话说大奸似忠,大伪似善,这个徐七郎到底是忠善,还是奸伪,尚需要时间来验证

  幸好,徐佑坐困钱塘,他有很多时间来观察这个人!

  元阳靖庐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扬州的势力布局和平衡,先是席元达的尸身被刺史府派来的官吏带回吴县,由扬州长史庾笋亲上林屋山交给了杜静之接着,五十名黑甲乌羽的墨云都封锁了元阳庐内外,闲杂人等禁止进入三丈之内,由三吴最出名的十个仵作对尸骸进行了深度挖掘和验查,尸检结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为人知但民间逐渐有传闻说这些可怜女子是被鬼怪吸尽精血而死,死前经受了惨绝人寰的各种折磨,导致元阳庐附近夜夜听闻鬼哭

  还有人说,这是天师道的某种献祭仪式,通过八十名处子的血和灵魂,可以沟通幽冥地狱的无常使者,然后驱使其千里杀人,查不到丝毫踪迹

  种种传闻不一而足,甚至荒诞不经,脑洞大开,不过在船阁的有意引导下,万条水路归大海,舆论的最终还是指向了天师道扬州治祭酒杜静之

  风雨飘摇,随着金陵司隶府派来了人,杜静之的祭酒宝座已是朝不保夕

  富春县在钱塘县下游一百多公里处,秦时已沿富春江岸置县,故有此名称自汉以来,朱氏先祖定居这里,绵延三百余年,展成蔚然大族,先后十一世通显,终成吴中第一姓

  朱氏的庄园不同普通世族的防御性坞堡,而是沿着有“一江流碧水,两岸点红霜”的富春江连成一片广阔而开放的区域,绕过密密匝匝的枫柏林,层叠独特的院落、纵横规整的屋脊、线条柔软的风火墙,在缕缕炊烟中若隐若现整座庄园依山凭势,梯次筑庐,白云在山,星斗在水,将风水之胜倾泻的淋漓尽致,然后遍植桃李桑树,阡陌交织间隐约可见茅檐鸡犬,田园之妙,意趣盎然,处处可见匠人的非凡手笔,让人见之忘忧

  “在下都明玉,特来拜见建武将军……”

  应门童子打量一下来人,接了拜帖,进去禀报堂内坐着两个人,一人黑面长髯,年过半百,看了拜帖,笑着递给了身边另一个年轻人,道:“杜静之还是派人来了!”

  年轻人恭敬的接过,略一阅看,道:“都明玉?此姓倒是少见的很……”

  “也不算少见,”中年人悠闲的拂过长髯,道:“都姓始于郑国的公孙子都,豫州、青州、益州和陇西陇右皆有族人繁衍”

  “公孙子都?可是被称为郑国第一美男子的公孙阕?”

  “正是此人!所以都氏以盛产美男而出名,这个都明玉不仅身居天师道扬州治的正治一职,很得杜静之器重,而且身高八尺,容貌秀美,武功也不错……”

  “哦?”年轻人有了点兴趣,能被眼高有传闻说这些可怜女子是被鬼怪吸尽精血而死,死前经受了惨绝人寰的各种折磨,导致元阳庐附近夜夜听闻鬼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