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2章找个敌人呗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抱负,可以做到常人难以忍受的一切,而他们也是最相信士族上下并无高低贵贱的一群人,因为他们的出身并不贵,所以他们自然便是不信富贵有定数。



    毕竟那些相信命运有定数的,大多数都不会来长安。



    同样都是一个姓氏,为什么有人出生就是锦衣玉食,有人出生就要落魄低贱?



    敢于想凭什么,心中便有一股不平气。



    有资格想凭什么,心中便想着做一番事业。



    青龙寺就像是一块磁石,将天下有志者聚集在一起。



    这样的地方,这么一些人,当然需要更好的指引,更明确的方向。



    郑玄没有能做到,或者说郑玄他做了,但是没有能做好。



    骠骑大将军斐潜谋划的事项很大,庞山民只是了解了一点点,但已经是佩服不已了。他原本以为他前来关中,是因为斐潜想要推行黄老之术,罢黜儒家,然后和斐潜下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之后,庞山民才知道,其实不是这样。



    庞山民虽然是和庞德公一系,是黄老一派的传人,但是他也不认为一定要和儒学搞什么非此即彼,因为这个天下,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庞山民不喜欢纷争,也不喜欢和人争辩,但是他依旧来了,因为他也想和斐潜面对面交流沟通一下,了解斐潜究竟对于当下,以及整个大汉的未来,有一个什么样子的规划和安排。



    王天下。



    征战不是最终的目的。



    如果是为了高官权位,当下斐潜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是为了百姓富裕平稳,那么当下关中百姓已经是逐渐的富裕安定。



    如果是



    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庞山民即便是不喜欢纷争,也来了。



    庞山民之前认为,人是可以讲道理的,只要讲清楚道理,那么就很容易做出相应的正确的事情来,混乱的征伐是所有人都不想要的局面,所以只要清晰了厉害,那么聪慧的人自然就不会去做哪些糊涂的事情,组做哪些有害而无利的事项。



    如果治国者的举措,不能让国家强盛,百姓安康,按照道理来说,就不应该去做。



    然后斐潜告诉庞山民,不是天下人都讲道理的。



    想要让天下人都讲道理,首先儒家就要讲道理。



    因为儒家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就秉承了教育的责任,一个怎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怎样的学生。天子要讲理,百官要讲理,百姓还要讲理,最后才能大家都讲理。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就不用讲理了。



    而现在,斐潜告诉庞山民,儒家子弟已经开始变得不讲理了。



    从今文经学开始。



    从天人感应开始。



    从白虎观廷议开始



    学术是服务于政治的,学术开始不讲道理,那么政治也就自然不讲道理了,而政治上的不讲道理,反过来又会加深学术上的不讲道理。



    为什么不讲理呢?



    因为拳头大。



    斐潜并没有给庞山民说什么大炮射程之内的话,但是庞山民大体也能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