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6章技术和累积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撼弹,而非杀伤手榴弹



    所以当下爆炸的效果,就不像是什么电影电视那样惊天动地,飞沙走石的模样,更像是十八世纪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那种排队枪毙的浓厚硝烟。



    看着爽,效果差。



    也正是如此,使得斐潜对于火炮的发展欲望一直不是很高。



    因为效果确实不好。



    只不过就像是手榴弹一样,不能因为难看就不做了。



    青铜炮还在试验和改进,但是效果么



    在最初的青铜炮的版本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要不是斐潜持续的鼓励和指引,说不得早早就废弃了研究,或者像是木柄手榴弹一样,拐到什么木质滑膛炮的稀奇古怪的路线上去了,毕竟后世之中也有用树木做的土炮,比青铜炮可是便宜轻便多了。



    在北曲军事工房靶场里面展现的青铜炮,实在是太短,装药量也不好控制,少了射程短,多了对于炮体形成压力,开不了几次就会报废,并且火炮也没有准星,只是大概的一个射击方向,并且最开始铸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青铜的成分比例,导致火炮在火药高温高压之下产生了变形



    至于像是青铜炮的炮膛外口宽,内部小,比例不协调,不能有效的引燃黑火药,不能有效的聚集火药气体,炮膛内部也无法做到合格的圆形,炮膛内没有镗光



    还有像是炮弹尺寸乃至形状随心所欲,大小不一,而且缝隙过大,气密性不好



    青铜炮起初没有炮耳,而且有头重脚轻的毛病,如果装药太过密实,就会在开炮的时候颠倒自行炸裂



    技术的进步,便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然后从失败当中爬起来,总结再总结出来的,当然在这个环节当中,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工匠试验的记录。没有斐潜在早期提出的工匠试验的记录,就不可能有当下比较完善的工匠体系,也不可能支撑起青铜炮的研制。



    其实在历史上,在明朝的时候,传入的一些所谓红夷大炮,从本质上说和明军制造装备的各种传统火炮并无两样,都是滑膛前装炮,使用的也同样是黑火药和实心炮弹。



    但是受惠于西方当时比较标准的制造工艺,以及对于某些事项的细节要求,不是大概、少许、若干等等的模糊量化,使得西方的火炮从设计到实用,都比明朝自己研制的要更好。比如当时的红夷大炮,炮身管壁较厚,火炮倍径大,炮身也是从前至后渐粗,还带有些炮锢加固炮身,因此在射程、杀伤力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优势。



    同时这些红夷大炮上基本上都有准星和照门,炮身上铸有炮耳,便于架设在炮车上,调整射击角度和移动方便。



    作为穿越者,得益于幼年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博物展览,还有一些影视的印象补充,斐潜对于所需要的制造的青铜滑膛炮,多少有一些大体上的构想,也是按照类似于后世的红夷大炮的形体来仿制的,只不过可能在材质或是细微结构上会有一些差别。



    斐潜并不清楚他现在所制造的青铜炮,应该归纳为几磅的炮,反正当下也根本就没有所谓几磅炮的概念,只是大体上知道眼下青铜炮的射程应该是在千步左右,远远超出了一般弓箭的射程数倍。



    青铜炮,这种带火字旁的,不愧是未来的战场之神,即便是当下这种粗浅的形态,射击精度和射击距离也都远远的超出了投石车。



    最重要的是青铜炮可以用来直接轰门!



    这一点,是投石车所无法比拟的。



    虽然说青铜炮的准头其实也非常差,远距离射击的杀伤效果并不比投石车要好多少,但是青铜炮比投石车更好用的在于,可以利用炮架抵近到了百步之内去轰城门!



    在比较近的距离上,基本上还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