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4章不同之道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山道两侧的高处,胡人头目笑眯眯的看着在脚下走过去的儿郎。



    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这就是胡人的生活。



    所以,想要改变胡人的观念,就需要先改变胡人的生活。



    历史已经证明了,像是山东人那样叉着腰站在高处说话,是永远无法改变胡人的观念的,不论是汉代,还是后续的封建王朝……



    这些胡人兴高采烈的奔向了渔阳,以为这一次和之前的所有没有什么区别,但浑然不知道某些东西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



    ……



    张郃带着一支部队,越过了清河,并没有参与到渔阳周边的攻伐,或是劫掠之中,而是直奔赵云点出的另外一条通道。



    居庸山道。



    常山新城并不是在原本大汉的常山郡内,这就像是大汉当下也有不少人是遥领了某地侯爵一样,是属于对于某个地方的一种态度,亦或是一种纪念。



    从渔阳而下,是蓟县,是整个幽州的核心地带,一旦渔阳防线被攻破,那么不仅是幽州核心受到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到冀州北部区域。



    因此在没有胜之前,先要考虑怎么退,而赵云就是确保了古北口的通畅,而另外一条道路则是备用的方向,也就是居庸关道。



    当年刘虞,就是死于居庸城。



    刘虞一度以为可以用嘴炮降服公孙瓒……



    就像是山东人觉得可以和胡人讲述孔孟之道一样。



    讲道理不是不可以,但是什么时候讲就很关键了。就像是大多数的山东人,但凡是读了一点经书的,大体上都能知道二柄之道,可是要怎么用,却不清楚了。



    张郃回头而望,群山漫漫如黛。



    或许此时已经有胡人大部队在渔阳周边破坏和劫掠了。



    说实在的,张郃不知道自己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心情。他同样也能感觉得到赵云心中也一样是充满了矛盾。不过张郃同意赵云的策略,改变胡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必须要先顺其势,堵不如疏,借刀杀人,弱其体,疲其筋骨,方可将其降服……



    贸易只是后续套上去的缰绳。



    胡人没有贸易的意识,是因为胡人没有多少积累可以用来交换。



    因为贫瘠,所以连交易都无法做到,而急需某些东西的时候,就只能劫掠。这才是根源矛盾所在,因此想要改变这些,短期策略就是允许这些胡人劫掠渔阳,长期来看就是通过这一次的劫掠,让一部分的胡人拥有一定的资产,从而推动整个游牧民族的结构改变。



    要分化胡人部落,首先就要让一部分胡人拥有一定的私产,简单来说就是让一部分胡人先富起来,而这些先富起来的胡人,会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私产贡献出来给其他的贫穷胡人均分么?



    显然不可能。



    这是违背人性的。



    胡人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