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2章旧日凉州有三明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br />
    这里,算是最后一块有棱有角的拼图,想要彻底的融合进斐潜的版图之中,必然需要磨平这些棱角。



    即便是可能会磨得鲜血淋漓。



    越是了解西凉,就会发现这是一块死气沉沉,充满了血腥味的区域。



    也是大汉王朝的官吏最不喜欢提及的区域。



    在桓帝灵帝年间,在雍凉之地,河西走廊,阶级之间的流动几乎是等同于没有。



    山东人冷笑着说,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庞大的帝国,复杂的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阶级,但是有阶级其实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阶级固化。就像是游戏当中无论付出多少努力,角色的经验值条就始终不增长,或是虚假的增长,过了一段时间后忽然宣称服务器坏了,很抱歉要全部回档……



    而河西走廊一带,上一次的阶级流动是在什么时候?



    除了北地之外,河西走廊一带,就是最为接近羌人的区域了。



    东汉政权对于羌人的态度是『大棒加萝卜』,这自然是很正确的做法,毕竟古人也不是傻子,他们虽然不会总结出各式的『洋气』词语,但是实际上他们的策略,就算是在千年后,也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华。



    东汉对待叛羌出兵征讨,降羌则加以奴役,或则虏为生口奴隶。《后汉书·西羌传》有云,『安定降羌烧何种胁诸羌数百人反叛,郡兵击灭之,悉没入弱口为奴婢。』为了防护羌人来袭,东汉还特别设置了护羌校尉一职,只是可惜因为没有一个核心的指导策略,导致担任护羌校尉的人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出现对于羌人的态度摇摆不定的问题,甚至连朝廷上都对于护羌校尉没个定论,时置时废,一般情况下由驻凉州的凉州刺史兼任,有时又拿出来单独任职。



    就跟从古雍州切凉州,再从凉州里面切新雍州一样,脑袋一拍,就这么滴!



    羌人胡人为什么投靠大汉?



    就是为了过更苦更难,更要忍一忍的日子么?



    所以很自然的,当投降后的羌人发现他们的日子没有变得更好,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什么回报,年年岁岁都要背负起越来越沉重的徭役的时候,怨气就不可避免的开始滋生了。



    对于羌人的长时间的,近乎于无休止的徭役,各种歧视和漠视,使得投降的羌人一直都对于大汉帝国没有多少归属感,很多羌人只是带着怨气勉强度日而已,一旦遇到点什么事情,必然会跳起来和大汉对着干。



    这种边境策略的低能化,敷衍治理的官僚主义,使得大汉帝国因为在常年镇压边境叛乱之中,衍生出了三大精锐部队,凉州铁骑、幽州突骑、并州狼骑。



    山东人不耐烦的说,这些又和我有什么关联?



    大汉的中央朝廷上的高官,觉得这些边军实在是太不懂事了,为什么要花钱?难道不能自己奶自己么?多余的房子租出去不就……咳咳,反正不能找中央朝廷拿钱!



    治理边境要花钱,那么不治理了,不就不用花钱了么?



    弃边!



    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县……



    上述四郡的凉州豪族和百姓根本不愿意离开故土,但内斗内行手中还有兵权的各郡长官开始强迫凉州人民跟他一块搬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