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极其诱人的提议、大幕拉开(万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咋还涨价了?”



  这是吃瓜网民们的第一念头。



  虽然根据历届开发者大会的操作,前沿会把门票收入捐赠给中国开源区之类的机构。



  但大家下意识注意到的是今年对比去年涨了1111元。



  然后才注意到会议时长。



  “哦,今年居然有8天啊,那是应该涨点钱,虽然前沿不挣这个钱,但也不能浪费这心血。”



  “算下来,前沿已经沉寂了差不多10个月,300天的时间,真不知道前沿憋出来什么样的大招了。”



  “楼上的不说我还真有点忽略了,其实前沿从冒头到第一届开发者大会震撼世人,也就是300天左右的时间吧?”



  “严格来说应该不到300天,我隐约记得前沿正式被广泛熟知是因为10年国庆的女娲系统1.0。”



  “其实从前沿成立到第一届开发者大会,也只有五百多天的时间,而那时候前沿远没有现在这样的体量、资源、能力、人力、物力……”



  “你们这说得我一个门外汉都想买张票去凑个热闹了……”



  “……”



  很快有人开盘。



  “大家来猜猜看,这次更贵的前沿开发者大会门票要多久才能售罄。”



  “……”



  多数吃瓜网民认为需要约一周的时间。



  少数认为需要更长时间。



  极少数认为可能最终都难售完。



  极少数认为一天内能售罄。



  随着前沿官网开放电子门票购买,一开始库存确实降低迅速,不大一会功夫就少了1000张。



  但接下来就变慢了许多。



  让更多吃瓜网民坚信前沿这届开发者大会门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售完。



  但是……



  随后前沿官方通过舆论渠道公开一部分宣传资料。



  门票的库存再次飞速降低,很快就剩余不多了。



  经人整理,大家发现前沿一次性放出了不少资料。



  比如:“MindOS?XOS?5?大家对未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幻想是什么?它到底该什么样的?”



  “下一个DeskOS是什么?泰山?”



  “你,是否有想过,未来的操作系统形态?”



  “……”



  “你是否有在某一天,某个时刻,你会幻想人类的未来?是工业化的极限,亦或是科幻时代?来这里,或许你会有全新的答案。”



  “……”



  “大家都在说的智能到底是什么?或许你也曾疑惑,人类是否真的可以推开机器智能的大门,又或许,那扇大门后并非人类所向往的;



  倘若智能社会真的到来,人类该如何自处……



  这些疑惑,我们一起来解谜!”



  “……”



  “前沿?科学开发者大会,敬请期待。”



  “……”



  这样的宣传资料,既给了吃瓜网民足够的谈资,也给了行业内人士一些触动。



  吃瓜网民当然是热衷于在网络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届大会怎么整得有点不太正常的内味了?”



  “就是就是,前沿不是要拍大片吧?”



  “这宣传词多少整得哥们有点起鸡皮疙瘩了。”



  “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据我一个大佬朋友说,这些宣传资料中透露出了前沿这届开发者大会将要向外界展示的领域,前所未有的宽广;



  除了操作系统这个软件之外还多了很多硬件上的东西,甚至会出现一些惊世憾俗的概念性东西;



  过去的300天里,前沿可能背着我们做出了罕见的成果!



  这些成果有可能真的涉及到了人类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方向,甚至更远的科学研究。”



  “……”



  吃瓜网民的狂喜,并未影响行业内人士的权衡与抉择。



  所以……



  在前沿官网开售开发者大会门票后仅1小时42分钟,一万张门票售罄。



  再次引发舆论热议。



  …………



  随后的日子里,前沿偶尔会放出一些新的内容。



  像是一步步解谜一样,慢慢慢慢的揭开大会的迷雾。



  时间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流逝。



  五一劳动节后的5月6号一大早,方年同学拾掇拾掇,赶去了复旦。



  今天……



  是方年同学在复旦大学求学路上的最后一次‘考试’:毕业答辩。



  今天之后,方年同学将从复旦毕业,正式成为一名社会人,再不能在名字后面加同学二字。



  陆学姐陪同方年同学去了复旦——她也有日子不曾去复旦了,她研究生的课程在三月底彻底结束。



  接下来的时间,陆薇语需要做的是完成前沿与复旦合作的两个哲学研究课题。



  严格来说,算是管理学的范畴。

  随后的日子里,前沿偶尔会放出一些新的内容。



  像是一步步解谜一样,慢慢慢慢的揭开大会的迷雾。



  时间也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流逝。



  五一劳动节后的5月6号一大早,方年同学拾掇拾掇,赶去了复旦。



  今天……



  是方年同学在复旦大学求学路上的最后一次‘考试’:毕业答辩。



  今天之后,方年同学将从复旦毕业,正式成为一名社会人,再不能在名字后面加同学二字。



  陆学姐陪同方年同学去了复旦——她也有日子不曾去复旦了,她研究生的课程在三月底彻底结束。



  接下来的时间,陆薇语需要做的是完成前沿与复旦合作的两个哲学研究课题。



  严格来说,算是管理学的范畴。



  但用哲学来探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



  前沿这边由关秋荷、刘惜两人对接参与。



  是很奇怪的组合。



  但,这是方年的安排,没有商量余地的那种。



  陆薇语送方年到了答辩教室门口,右手捏拳用力一甩:“方学弟,要加油哦!”



  “有了陆学姐的鼓励,我再也不怕啦!”方年一本正经道。



  “……”



  方年走进教室才知道,主要负责答辩的居然是王德峰教授。



  好家伙,这怕不是硕士答辩的标准吧?



  不过这对方年同学来说,倒是个小事情。



  按照流程,方年简单陈述了自己的论文思路、内容、结论等。



  不出所料,在简单陈述完后,铺天盖地的问题袭面而来。



  早在大二就能把论文发到哲学评论上的方年同学,其毕业论文是更进一步。



  多元文化、文化间交流与对话: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人文优越性



  从题目上来看,这根本就不应该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范畴。



  洋洋洒洒上万文,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方年的个人观点,表达了对中华文化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优越性、主流性等等。



  甚至还涉及到了一点点的政治内容。



  从这篇论文上,各位教授已经能粗浅的看出来平书当时在庐州对方年的看法:



  极致的爱国平民主义。



  以及智库对方年的分析:极致的西方厌恶感、极端民族自豪感。



  方年甚至不那么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反而更认同中华文化,尤其是****思想其在哲学范畴上对中国的促进性。



  哲学嘛,总是要讲范畴的。



  要不是王德峰知道方年的身份,真是有点经不住方年这些犀利的观点。



  这也是为什么方年同学答辩就他自己和老师,连个同学都没有。



  在经过相当激烈的讨论后,王德峰教授做了总结:“方年同学,恭喜你通过答辩。”



  稍顿,王德峰又补充道:“纵观你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十分优秀,你又有非常大的现实优势,我可以确定的是,你确实不需要继续深入学习,我想大概没人能当你的老师了,你要寻找的答案只能靠你自己;



  我只能祝愿你有一天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



  其他几个教授除了在提问和讨论时,就没开过口。



  他们……



  其实多少有一丢丢的尴尬。



  学生太优秀,老师容易下不来台啊!



  不过他们到现在也算是知道了方年的身份,再一细想,又觉得能接受。



  毕竟面前这个年轻人早就是许多成功大佬仰望乃至不可及的人。



  甚至,这个年轻人以一己之力改变了高校教育的某种格局与规则。



  再有就是传闻中这个年轻人多次跟平书相谈甚欢。



  这样的人,天才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答辩结束后,方年同学走出了教室。



  教室外除了陆薇语,还有高洁、苏栀、罗乔、曾伊人她们四个。



  见到方年,苏栀叽叽喳喳好奇道:“方年,你这次是写什么论文了,答辩居然是单独进行的,还这么久?”



  “对啊对啊。”罗乔连忙附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