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半日答两科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以说这是皇帝想考察考生对于法制和德治的侧重点,或者说是不是一味的推崇儒学而不管其中存在的糟粕。

  赵琦不光给袁烜说过,更是深入的讲过,可以说很幸运的押对了一道题。

  审了三科的题,袁烜发现这和自己想象中的科举完全不同,之前以为封建社会的科考无非就是考些君君臣臣的废话,或者写写歌功颂德的文章。

  原来不是的,这个时空中的科举真的是在选拔人才,不管是出题的学士还是最终选题的皇帝,他们都有大气度,敢于拿和亲这样敏感的话题出来讨论。同时也有大智慧,敢于提出儒家学说中并不那么美好的一面出来反省。

  有趣,很有趣!袁烜突然觉得这样的考试才能让自己兴奋,他才有那种渴望答题的冲动。

  最后一科算学题目一共有八题,其中还有两个题目涉及到二元一次的解法,当然如果用硬凑的方法也不是没可能,但是因为涉及的数字有些大,时间上并不一定来得及。

  这些题自然难不倒他这个算学宗师,不过袁烜觉得今年的算学题普遍比之前的要难。其实这也是皇帝在看了宫中皇子们用了袁烜的教案之后觉得算学其实并不如何难,于是他在选题时候直接选了八个最难的。

  所有的题目都审完了,袁烜也可以开始做题了,首先从最简单的开始,自然是八个算学题。

  其实不光是袁烜,很多庐阳书院的考生都是先做算学题,今年的算学题不难,因为他们很多都会做。可如果庐阳书院的学子敢把“今年的算学不难”这句话当众说出来,那一定会被人堵门咒骂。

  八个算学题,袁烜包括计算和验算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而其他庐阳书院的学子也都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把算学做的差不多了,当然也有个别考生空着一两个题目。

  这一现象自然逃不过几位考官的双眼,尤其是那位气质不凡的主考官。他在巡考的过程中发现有近半的学子都是先做算学题目,而且他们在草稿上用的那些符号赫然就是父亲从宫中学来的那种奇怪数字,从而他很快就确定这些人都出自庐阳书院,这让他在每次经过三十九号考舍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关注一下,或许今年的科考会因为这个人而有所不同。而他也很想知道这个被父亲推崇备至的少年人是否真的那么全才。

  做完了算学题,袁烜下一个想把策论做掉。论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这个题目其实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以从六国的角度来阐述,也可以从秦国的角度去看。

  袁烜很为难,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自己作答还是盗版一下唐宋八大家的策论。本来袁烜是想着自己试试的,但是这次科考关乎到自己将来的计划,他不得不表现的相对亮眼一点,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继续无耻,毕竟给了金手指不用那是愚蠢,而他宁愿无耻也不愿承认愚蠢。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唐宋八大家,苏家占其三,这篇《六国论》正是三苏中的老子苏洵苏老泉最为人熟知的一篇策论。全文虽然只有短短六百来字,但精辟独到的道出了六国自取灭亡的地方,这对于后世国与国的为政交往时起到了极好的警醒作用。

  草稿上写一遍,再誊抄到考卷上,这个过程实际上并没有用多少时间。袁烜发现自己已经考了两科了,时间好像才过去了一上午。

  搁下笔,袁烜伸伸懒腰,他发现对面的范谦真正沉思,似乎在考虑某个难题是不是应该下笔。

  不管了,袁烜觉得腹中有些饿了,于是拿出牛肉和馒头开始吃第一顿饭。

  薛檀雅的手艺的确不行,馒头的中间硬邦邦的完全是一团死面,啃个梨子吧,水灵灵的真是可口,酱牛肉也不错,为了这次秋闱乡试,据说合肥城里前几日摔死了好几头牛,不少家中有考生的人家都忍痛买了些回去,赵家自然也买了不少。

  袁烜这里是吃的香了,他周边的人可就糟了罪,又是牛肉的香味又是梨子在嘴里的咔嚓声,他们一个个哪里还能集中注意力来审题答题呀!

  当然也有例外,二十二号考舍里的合肥第一才子范谦就进入了一个忘我的境界,他的思绪全部集中在答题上,于外界的干扰统统无效。今日第一章,感谢大家的收藏和推荐,我继续码字去,也请大家继续支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