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腊月二十九)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事实也是如此。

  隆庆帝在听李顺念完弹劾奏折后就笑了:“不学无术?这御史台百十号人倒是有学问,怎么这些年也没给朕做个马掌出来?”

  李顺闻言便就提朱笔代批了个叉,放到了留中的匣子里。

  谢子安可不知道宫里的事,他得等到腊月二十三朝廷封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平安。

  所以饶是心知无碍,等真见到显荣,谢子安还是不能免俗地问了一回。

  对于谢子安的问话,显荣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说了一遍——从李满囤每回见面都要让谢尚讲《华容道》一直到府城抄书匠堵门卖书全讲了。

  谢子安闻言更安心了——这话本是红枣给他爹写的,这便就占了个孝字,而一般人但凡占上了孝义,那基本上除了《大庆律》里列出来的死罪,其他都不算事。

  果然,隆庆帝在听李顺说了莫非的密报后笑道:“我先还疑惑谢翰林的儿媳妇,一个十岁才出头的小姑娘干啥要写武将话本?原来她是为她爹写的,这就情有可原了。”

  “《二十四孝》里老莱子年过七十还彩衣娱亲。谢子安这个儿媳妇为了让她爹开心,投其所好夸大其词编点神叨故事也是人之常情。”

  “难得的是编的还不错,比一般市面上的都强……”

  “而谢翰林的儿子必是感他媳妇的孝心,方才只考据,没修改……”

  隆庆帝以自己的脑补完善了《赤壁大战话本》的缘起,对此,李顺能说啥,只能把这看作是隆庆帝对于谢子安儿子儿媳妇人品的定性,用作往后行事的借鉴了——谁让隆庆帝是金口玉言,而且还不是头回说谢子安儿子媳妇孝顺了!

  说尽了兴,隆庆帝方才问道:“谢翰林这回过寿都请了哪些人收了哪些礼?”

  李顺道:“回万岁爷,谢翰林这次办寿请了三天的席:十八这天请了翰林院同僚;次日,请同年;正日,只请了他妻兄云意一家人。其中收到的礼物有……”

  隆庆帝听了一会儿没听到自己想听的内容,不耐烦地出声打断道:“谁问你这个?”

  李顺赶紧致歉道:“臣愚昧。回陛下,谢翰林的儿子儿媳这回除了印制诗集、孝敬衣裳外还特地送了谢翰林一对全银奶茶杯。”

  “奶茶杯?”

  光听名字就能想到杯子的用途,隆庆帝颇有兴趣地问道:“什么样?”

  李顺如此这般地讲了一通,隆庆帝更有兴趣了。他理所当然地吩咐道:“赶紧地,让内造处照样打一个来?”

  腊月初九,谢尚去了赤水县。结果十六便有原先跟去赤水县的奴仆家来铺设天香院,红枣一听便知这是有人要家来了。

  果然腊月十九三叔谢子平领着一家子人同谢尚一起踏雪家来了。

  谢尚告诉红枣道:“三叔年后打算参加县试!”

  红枣……

  谢尚解释道:“爷爷今年都六十五了。明年任满,再无续任可能,势必要家来。”

  “三叔这几年在赤水县经营得不错。但爷爷家来后,他想继续在赤水县经营,最好是自己有个功名。”

  红枣听着有道理,便问:“三叔三婶家来后,我要做些什么?”

  谢尚不以为意道:“跟其他十二房人一样按时把月例节例送去就行。其他不用管。”

  “再就是开年后,天香院主院的房屋得重新排瓦刷墙油漆一回,不能等爷爷家来后再收拾。”

  红枣掏出小本本记下谢尚的话。

  “对了,红枣,”谢尚又道:“后儿有雪,但我得去合水县给外祖父外祖母送节礼。你记得让人多备些浓姜茶。”

  母亲去了京城,谢尚不好就此和外祖家断了往来——年后不得闲,年前就必是要走一趟。

  “又要下雪啊!”红枣闻言有些舍不得——也不知是不是养尊处优的缘故,这两年的冬天红枣觉得特别寒冷,比她小时候还冷。

  “没事!”谢尚抬手正了正红枣头上戴的非常端正的花冠笑道:“现我坐的马轿轻便,走雪地没有车轮陷雪的烦恼。你只要多备些驱寒的姜茶就行!”

  “再还有,红枣,你把你那涂了脸就不冷的面脂给我一盒。”

  “这回出门没带,真是冻得我脸皮都疼!”

  早忘了这个茬的红枣……

  次日腊月二十,一早天就是阴的,连红枣看了都知道傍晚一准下雪。果然午后便开始落雪珠子,然后便开始飘雪花。

  雪花越下越大,一片真有常说的鹅毛那样大。

  红枣问了谢尚后正吩咐厨房给准备火锅呢,出门月余的显荣冒雪赶回来了。

  显荣进门先问安,然后又交了朝廷腊八才下发的黄布口袋装着的封签完整的冬赏祭银。

  红枣看显荣冻得脸色发白,便让人赶紧拿姜茶来,谢尚也问:“显荣,这京师的冬天比咱们雉水城再冷,是怎么个冷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