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章 沈班长的日常业务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7题、第9题、第20题、第23题、第26题的解答可以转换为论文,沈奇对照手中的复印稿,先从最容易操作的一个课题开始吧,第9题。

  沈奇对第9题的求证过程和结果转换为论文,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维超复数的内积与哈密顿四元数乘积的一种有效解法。

  从古至今,数学工作者表达思想、展现成绩的正规途径只有两种,要么写成论文,要么出书。白纸黑字是受法律保护的。

  沈奇用2个小时做完了第9题,他需要一周的时间将其转化为标准格式的论文。

  写论文和做题是两种不同的工作,写论文更加精细而严谨,构思、论述、推导、证明、计算、排版都必须一丝不苟无懈可击。

  在做题的时候,沈奇随手就来一些定理、推论、假设以及管用的论点,他自己也记不清这些论点具体来自哪里,反正解题的时候好用就行了。

  写论文的时候,若非作者的原创理论,涉及到一些关键且核心的论据论点,必须指明出处,即“引用”。

  好的论文一般会附上好的引用,所以这非常花费时间,作者需要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完成一篇看上去不那么水的论文。

  “好吧,还是得去一趟图书馆。”

  沈奇刚打开LaTex不到半小时,摘要都没写完,便带上笔记本电脑去往图书馆。

  沈奇记得在《数学学报》和《数学年刊》上看过几篇论文,这几篇论文将成为他的引用。

  至于这些论文刊登在第几卷、第几期、第几页,那谁能记得住啊,所以沈奇必须去图书馆查清楚。

  此处《数学学报》的英文刊名是:ACTA-MATHEMATICA-SINICE-CHINESE-SERIES,主办方是中科院。

  《数学年刊》的英文刊名是:Chinese-Annals-of-Mathematics,主办方是复旦。

  国际上有两份数学期刊翻成中文,同样称为《数学学报》、《数学年刊》。

  它们是ACTA-MATHEMATICA,以及ANNALS-OF-MATHEMATICS。

  中国的《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和国际上的《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是不一样的,是完全不同的刊物。

  前两者是中国核心期刊,后二者是国际数学界最吊最牛最权威的期刊。

  有多吊多牛多权威?

  以ACTA-MATH为例,从1933年至今,中国数学工作者总共只在这份数学期刊上发表了8篇论文。

  第一个在ACTA-MATH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叫Li-Ta,他的中文名是啥已无从考证,那时是1933年,兵荒马乱的年代,民国政府估计都没有记载这位优秀的数学工作者。

  第二个在ACTA-MATH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是大名鼎鼎的苏步青先生,他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那时是1951年。

  如此算来,平均每隔十年,才有一位中国数学工作者在ACTA-MATH上发表一篇数学论文。

  沈奇读过ACTA-MATH,这份国际顶级数学期刊对目前的他来说太高端,他没这个实力在上面发论文。

  别说国际上的《数学学报》了,国内的《数学学报》沈奇也没把握发表论文,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先发普刊吧,刷点学霸积分热热身。

  投稿之前,当然要先把论文写完。

  借到参考资料之后,沈奇立即投入到第一篇论文的编写工作当中,这篇论文名为《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

  原本预计一周搞定这篇论文,然而一周过去了,沈奇的进度为50%,只完成了一半。

  日常的业务性事情太多了。

  系里的人事、综治维稳、三防工作沈奇要管,室友蔡青失恋了,喝酒喝到胃出血,是沈奇将他送去医院,垫付了治疗费用。室友蔡青至今未出院,沈奇隔三差五的去探望他。

  共青团组织团员搞联谊,沈奇要管,他推荐他们系三位男生表演才艺,这三位哥们联手演了出小品,台下观众一个没被逗乐,数学系的三位小品演员自己乐的笑出猪叫声。爱阅app完整内容

  沈奇尴尬死了,只能亲自上台唱了支歌,曲目是《无敌多么寂寞》,倒是引得台下喝彩连连。

  数院学生会的业务,沈奇也要参与、组织,他正发愁呢,学生会要求大一数学系派遣六人参加秋季长跑节,四男两女。

  学生会你踏马逗我呢,咱们这届数学系就一个女生。

&名为《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