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又做嫁衣.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是无缘无故的刻意刁难西门盛。



    实际上,这是赵俊臣的一箭三雕之计。



    其一,是想要防止让吴应熊寻到话柄、推动舆情,趁机向世人表示自己体恤百姓、重视民意,与建州女真达成停战协议也不是想要媾和绥靖,以堵住全天下的悠悠之口。….赵俊臣的刚才表现,唯一可以挑刺之处就是他强迫西门盛率兵追击建州女真,险些毁掉了停战协议、也险些就要再次引发一场边患。



    但吴应熊根本无法利用这个理由推动舆论,因为在封建王朝时期,文臣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战派,毕竟他们打了胜仗之后就可以收获声望,宣称这场大胜全是自己的主战之功,打了败仗之后也可以全身而退,表示这场战败全是领兵武官的无能所致。



    相较而言,赵俊臣的这种做法看似是激进不分轻重,但放在历史长河之中也不算另类出奇。



    吴应熊如果想要利用这个理由推动舆情给赵俊臣找麻烦,也一定不会有多少文官与读书人附和支持,否则就相当于直接否定了历朝历代许多名臣儒官的“丰功伟绩”。



    而失去了文官与读书人的支持之后,吴应熊也根本就不可能推动舆情、掀起风浪。



    其二,是逼着辽东镇主动承诺拿出钱粮救助援兵镇百姓。



    说实话,救兵镇百姓所需求的钱粮物资并不算多,赵俊臣自己很轻易就可以拿出来,完全没必要逼着辽东镇承诺援助。



    但这种先例绝不能开,若是赵俊臣自己拿出钱粮救助百姓,最开始固然是会收获不少赞誉,但很快就会传遍天下,今后不论是何方百姓遇到困难都会想办法寻到赵俊臣面前哭诉困难,赵俊臣既没有余力全部救助,也没有精力全部理会。



    更何况,赵俊臣若是直接资助了战乱百姓,对于朝廷而言乃是越俎代庖,对于德庆皇帝而言就是收买民心,绝对是吃力不讨好。



    其三,是直接绕过吴应熊的意见,趁机让西门盛脱离软禁、恢复兵权,可以亲自领兵监视建州女真的撤兵。



    赵俊臣已经与建州女真的那位玄烨大汗达成了约定,等到西门盛率军尾随监视之际,玄烨就会假意与西门盛大战一场,然后就是故意败退,再把一些重伤士兵留给西门盛,让西门盛收获一场赫赫战功!



    这场赫赫战功之后,西门盛就会拥有很大机会升任辽东镇总兵。



    而赵俊臣刚才刻意针对西门盛的做法,也无疑将会进一步提升西门盛升任辽东镇总兵的机会——当德庆皇帝听说了赵俊臣与西门盛的激烈矛盾之后,就一定会愈发倾向于让西门盛担任辽东镇总兵。



    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西门盛对于赵俊臣的感!



    人脑结构存在天然缺陷,爱与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实际上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