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见面.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若是能够拥有此人的支持与协助,今后许多事情必然是可以事半功倍。”



    想到这里,赵俊臣对于这位杨洵大儒也就更为重视了,然后就与几位幕僚详细商议了自己与杨洵相见的流程与细节。



    最终,赵俊臣则是做出决定,见面之后只要机会合适,他完全可以当场向杨洵拜师,也彻底把杨洵此人拉到自己船上。



    商议结束之后,几位幕僚就兴奋离去了,而赵俊臣则是命人寻来了杨洵的近期著作仔细研读,认为自己熟悉了杨洵的著作与观念之后,就可以更好的投其所好。



    然而,当赵俊臣开始翻阅杨洵的几篇著作之后,表情却是连连发生变化。



    首先是震惊、然后是钦佩、最后则是鄙夷!



    赵俊臣的震惊,是因为他从杨洵的几篇著作之中,发现了此人对于律法一事的看法已经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



    根据杨洵的这几篇著作,赵俊臣可以大概总结出五点概念。



    其一,朝廷的目前法令太过于粗陋简单,应该制定全面且又详细的法律条文,用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



    其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民同罪;



    其三,不仅是官民行为要受到法律约束,官府与朝廷的行为也应该受到法律约束;



    其四,法令制定之后,朝廷与官府的行政力量绝不可干涉司法的正常执行;



    其五,于民而言,法无禁止皆可行,于官而言,法无允许皆不准;



    这些观念结合在一起,竟已是很接近于后世的法学观念了!



    也正因为发现了这一点,赵俊臣对于杨洵此人不仅是愈发钦佩,也同样是愈发重视了。



    这样一位眼光超越时代的大儒,价值还要远远高于一名同时精擅于帝王心术与朝廷法令的大儒!



    后者就算是能力手段再强,也只是拘泥于这个时代的条条框框,拥有太多的局限性。



    至于赵俊臣的不屑,则是针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幸好是我刻意抽出时间、认真钻研了杨洵的著作,否则就要险些被他们给误导了,杨洵的这些观念,哪里是什么‘法家’观念?完全已是后世的‘法学’观念了!



    呵,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早已是被八股文章毁掉了脑子,而且也完全不了解后世的法学观念,只看到杨洵的论点之中含有依法办事、刑无等级、重视法律稳定这几点,就想当然的认为杨洵的观念乃是接近于法家,却不知古时法家与后世法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古时法家观念的核心,乃是统治者利用朝廷法令来加强自身集权,司法大权必须要集中于统治者的手中;而后世法学观念的核心,却是要求统治者剥离手里的司法大权,然后再利用司法手段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可谓是天差地远!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竟是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当真是可笑至极!”



    想到这里,赵俊臣则是不由陷入深思,继续想道:“但这样一来,我若是想要把杨洵收为己用,刚才与几位幕僚所制定的那些手段,无论是拜师送礼,还是投其所好,只怕是就皆不管用了,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让杨洵心生轻视。



    看杨洵此人的生平与观念,应该是一位专注学问的理想主义学者,想要赢得这样一位人物的认可与支持,最佳手段就是……与他进行一场学术探讨,趁机向他展现自己的学问与观念!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