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民族英雄赵俊臣.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兵……”



    在张云清的描述之下,听众们纷纷是明白了准噶尔汗国的巨大威胁,纷纷是面现担忧之态,如今又听到陕甘督抚们的绥靖之举后,也纷纷是破口大骂。



    期间,场内又有一人问道:“张老先生,西北督抚们想要把赈灾粮草与逃荒百姓送给蒙古人乞和的时候,这些日子以来传的沸沸扬扬,我原本并不相信,但听你这么说难道是真的?”



    张云清稍稍犹豫了一下,却是说道:“空穴来风,必有源头!这件事闹得这么大,自然不只是传闻那么简单。”



    这段时间以来,民间读书人皆是因为一场“文祸”而人心惶惶,但民间的评书人却是在“评书行会”的推动下兴起了评论朝政的风气,张云清此时在评书之际更是没有太多忌讳。



    据张云清所知,“评书行会”的背景极深,与顺天府尹霍正源关系密切,在通政司那边也有门路,只是稍稍评议几句时政并不会有多少麻烦。



    然后,不待听众们继续出声询问,张云清又说道:“也幸亏是朝廷及时发现了赈灾粮草的失踪,却是派了户部尚书赵俊臣赶去陕甘三边调查真相!如今回想起来,这或许是上苍在暗中庇佑汉人百姓,当时任谁也没想到这位赵大人竟是一位不逊于当年于谦的文武全才,他这次抵达了陕甘三边之后,不仅是及时阻止了陕甘督抚们的恶行,更还一举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兵马,重创了准噶尔汗国的野心,为咱们汉人百姓挡下了一场滔天大祸!”



    然后,张云清用一种激昂语气详细讲诉了赵俊臣这段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从赵俊臣察觉到了西北众位督抚的阴谋,到赵俊臣突然现身花马池营罢免了三边总督王铮,再到赵俊臣亲自执掌陕甘军政整顿边军,又到赵俊臣是如何苦心谋划亲自率军迎战蒙古联军主力,最后的高潮则是赵俊臣在渭水南岸一举全歼了蒙古联军十万兵马,甚至是活捉了蒙古主帅巴根!



    讲诉之间,张云清为了塑造赵俊臣的光伟正形象,可谓是极尽夸耀之能事,在张云清的口中赵俊臣简直就是文曲星与武曲星同时下凡投胎于一身,说是汉人百姓的救世主也不为过!



    当然,关于赵俊臣在迎战蒙古联军期间所使用的种种阴暗手段,张云清或是一字不提,或是用了春秋笔法一语带过。



    历史就是这么被人窜改的。



    张云清的这篇故事显然是经过了高人的精心整理编撰,张云清的口才与话术也确实是不俗,讲诉之际可谓是悠扬顿挫、绘声绘色,很快就吸引了场内观众的所有心神,讲到惊险处所有人都是屏住呼吸,讲到痛快处所有人都是高声喝彩!



    京城百姓并不似陕甘百姓一般多年来饱受蒙古侵犯之痛,陕甘百姓得知了赵俊臣全歼蒙古联军的丰功伟绩之后,即刻就会把赵俊臣视为恩人与英雄,而京城百姓皆是见多识广,却不会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改变心中成见。



    但如今因为有了《说岳全传》的铺垫,这些热衷于评书的听众百姓大都是懂得了民族概念,对于赵俊臣这般抗击异族的英雄事迹也最是无力抵抗。



    等到张云清讲完了故事,时间却已经是午时三刻了。



    这个时候,已经是百姓们的吃午饭时间,但悦来茶馆的听众们却是忘记了自己的腹中饥肠,只是留在茶馆内兴奋讨论着赵俊臣的英雄事迹。



    但渐渐的,听众们也从故事中回过神来,只觉得有哪里不对。



    赵俊臣不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大贪官吗?怎么在张云清的口中变成了一位民族英雄?



    很快的,就有人高声提出了质疑。



    “张老先生,你的这篇故事固然精彩,咱们也不是不愿意相信你,但我从前总是听说赵俊臣乃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弄臣贪官,怎么在你这里就变成一位英雄与贤良了?”



    张云清显然是早就有了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