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潜龙在渊莫子桓 见龙在田卫紫薇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上回我们说道,莫子桓为了止损拿出了几大谋财秘方,导致了一系列变化,其中糜子仲与黄承彦也再次聚在南阳商议加深合作事宜。

  黄承彦正色道:“莫子桓那小子确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不过他在家贫时,能够安于世事。在如今家富时,又能心怀天下。正印证了潜龙在渊的部分气象啊!在史书上必定会有此子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兄自子桓幼小时便扶助于他,子桓每次都‘老哥’‘老哥’的叫你,实是把你的恩情时时放在心里了。按照子桓这知恩图报的性子,未来必定会厚报于你。”糜子仲不无羡艳的说道。

  “哈哈哈!子仲啊!子仲!你也不差啊!不愧是能把徐州产业做遍九州的人,首富的嗅觉果然不一般!这么早早的就发现了子桓的潜力!我们俩儿以后可能要因子桓而发达了,不对可能以后大汉百姓的生活亦将因子桓而改变了!”

  就在黄承彦与糜子仲在晚宴上因为莫子桓感慨万分的同时,身在蜀中的张道陵张天师也在感叹:“在我命不久矣时,看见这纷扰的天机中,我巍巍大汉气数竟然又有变化,拱卫紫薇的星辰竟然有如此庞大的助力!我汉人不必面临亡族灭种之祸了!哈哈哈!看来我与南华期待的生机来了。”

  身在幽州正与于吉论道的左慈略有所感,往蜀中方向鞠了一躬,两位道人看见本来即将三分的龙气不知道怎么的不仅有聚拢之势,更有壮大之象。也对被大雾笼罩了命运的大汉的未来感到扑朔迷离了,这汉朝驶向的未来也越加不可测了。

  不过我们本书的主人公莫子桓现在正对自家的厨房怎样做饭感到好奇,实际上是家中饭菜最近淡得难以下咽了,想吃点什么换换口味了。

  “莫二叔,家中食盐呢?”

  只见被莫古称作莫二叔的中年汉子,转身低头弯腰双手一合拢,便抱了坛子出来,递给莫古道:“府中食盐还有一坛约莫四斤多一点。”

  莫古见了坛中细细的白粉末,便知是食盐,莫古本以为汉朝用盐都是一块一块的块状盐或者醋包,见了坛中物,不得不感慨道小说误人。

  “我们府上还有如此多的食盐,为什么近日饭菜里感觉不到盐味呢?”莫古疑问出声。

  莫二叔听得此语,连忙解释道:“最近荆州严查私盐贩卖,听说是因为南阳的什么卢家得罪了什么人,然后牵连了几个家族的人,导致官府严查贩私盐的。那些个走私盐的,不得不暂避锋芒,那些盐商也坐地起价,所以最近盐市价格上涨了,夫人吩咐府中用度每日减少一点。我们府里还算好的,其他百姓以前就不怎么吃得起盐,现在是彻底断了盐了。”

  “呃!是么?哈哈!原来如此!不过听闻百姓有醋布代替食盐不知是不是真的?”莫古又问道。

  “醋布?看来子桓确实不知道啊!那是远游的人携带的调料。醋布造价其实比盐也差不多了,怎么可能会是替代盐的东西呢!”莫二叔一脸苦笑的解释。

  “那我们府上早已经不差钱了,我娘她怎么还这么省着?”莫古没想到汉代的盐真的贵如黄金,一般人还吃不起盐。

  “以前是不太差钱了,不过夫人说前段时间府上的宽裕钱财都去为百姓做事造那水龙去了,现在府上恨不得一个五铢当两个五铢用呢!不过夫人给府上的人说,用不了多久府上资金便能再次流转起来了。”

  莫古没想到这段时间自己受的苦,还是自己酿成的。莫古想到汉朝的食盐制造技术不够,导致食盐产出少,所以才卖得贵,要是能够提高食盐产量,那么盐价说不得便会降下来。

  随即前往襄阳城里,用黄府的信鸽给黄承彦传信商议此事。

  而另外一边,接到信的黄承彦那是差点给吓傻了,赶紧快马加鞭回到襄阳。一路也未曾多加休息,便去寻那莫子桓。

  “子桓!子桓!你可知造盐需要朝廷允许?没有朝廷允许自己私自采盐可是大罪啊!万万不可将此事泄露出去!”黄承彦不复往常淡定,稍微有点急促的道。

  “放心吧!黄老哥!此事我谁也没说,现在知道的就你一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次这种事情我是自己干的?”莫古还没说完,便听黄承彦道:

 般人还吃不起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