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大错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晚金已经灭亡了。”



她静静的看着这位已经化为枯骨,却仍满腔忠诚的将军:



“在李国朝起义的时候,晚金就已经气数将近。”



在沈庄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各地起义的百姓攻入上京,朝臣逃离,皇帝死于南逃的路途中,晚金宣告结束,进入国民时期。



这些事情她从宋长青、吴婶等人口中大概了解了些许,也说得不大详细。



可是张守义想要的答案已经得到。



他对于之后发生的详细过程并不如何感兴趣,甚至在听到晚金灭亡的时候,他眼中的那唯一残存的希望便已经熄灭。



无尽的阴气从他身上散逸开来,吹鼓着他身上已经腐朽的战袍,那殷红的披风高高飞扬,像是尾随在他身后不死的冤魂。



“气数——将尽了吗?”



他悲呛的出声:



“晚金——”



“皇上——”



他重重握紧手中的弓弩,发出一声孤鸟般的哀鸣。



‘呜呜——’



阴风刮过,一股强烈的煞气从城墙之上的冉冉升起。



那些屹立在城墙之上的士兵听闻朝代已毁,家人早就已经作古的消息,都纷纷散逸出悲痛、悔恨之意。



这股煞气极浓,冲天而起,几乎将天空染为红黑之色,笼罩在沈庄上空,久久难以散去。



隔了许久之后,这位陷入悲伤之中的大将军才缓缓找回了自己的理智:



“我做错了。”



他整理了一番心中的思绪,好半晌才接着说道:



“当年我接到平叛的旨意,便领兵前往聊城。”



张家世代为将,对晚金忠心耿耿,他出征的时候,曾当着父母妻儿的面发誓,不平李国朝,绝不活命回京。



到了聊城,李国朝部署的所作所为被他看在眼里。



只是那时晚金已到风雨飘扬之时,朝廷入不敷出,财政贫困,皇上手中根本没有银子。



国家根本已毁,出征在外,将士们的晌银发不上,经过军部官员的层层盘剥,士兵连肚子都填不饱。



相比之下,李国朝部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全无顾忌。



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每每祸害一城,便给朝廷留下一个烂摊子。



李国朝心狠手辣,他深知自己干的事一旦被捉到,必死无疑。



所以到张守义攻城之时,便令士兵驱赶妇孺守城,其后不惜人命,完全是亡命之徒的举止。



几场交手,张守义虽没有多少损失,却也没有讨得什么便宜。



为了不伤及聊城根本,再加上部队粮草耗尽,在与部众商议之后,张守义决定暂时退守沈庄,再从长计议。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沈庄四面环水,虽然名为村镇,可实则规模不亚于一座城池。



李国朝的军队只是普通起义百姓汇聚而成,并不会打仗,更别提水上攻城之计。



一旦张守义占据沈庄之后,沈庄富裕,里面有粮草后续供应。



哪怕是战乱之中,城中的百姓没有受多少战乱之苦,对于朝廷并没有反抗之心。



甚至在听闻义军的‘壮举’之后,对于张守义的到来还极为欢迎。



“我一开始真的只是想要占守沈庄。”



李国朝的部队只是乌合之众,之所以听从李国朝的吩咐,不过是因为李国朝此人心狠手辣,当初又曾承诺共分田、粮而已。



照张守义当时的打算,李国朝得位不正,不过自称伪王,两人交手数次,他认为李国朝胆小、惜命,却又十分谨慎。



依他性格,天下富庶的地方多不胜数,没必要为了一个沈庄,冒着与朝廷正规军交手的危机,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水路攻进沈庄里去。



就算李国朝疯了,胆敢围攻沈庄,以他的领兵经验,只要守好城墙,凭借沈庄内的粮草耗他十天半月,这群叛军自然不攻而散。



到时叛军没有粮、田、女人作为战利品,自然互不服气,分为数股,士气低迷。



届时,张守义再领兵追击,将这些乱军击溃。



他想的倒是很好,可惜既没料中开始,也没有猜到结局。



李国朝发了疯一样的攻击沈庄,不惜任何代价,最终造成这一场延续了百年的悲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