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奉公敲诈遵命偷钱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真作了鬼,来到这余杭城,哪里轻松?一样会冷,一样会饿。又哪里自在?吃饭要钱,穿衣要钱,住店要钱,更别说那轮回银,一百两!我活着当人的时候,想都不敢想这么大的数目!”



    一番话下来,台下嗡嗡不已,显然都有共鸣。



    只有李长安懵懂不知。



    刘雄又负手等台下氛围发酵了一阵,才示意安静,继续说:



    “大伙儿中可能有人说,咱们都成鬼了,时日不值钱,攒个百八十年,总有筹齐银子的时候。”



    他摇了摇头,招手让人上台。



    是个佝偻苍老到几乎不成人样的老汉。



    “这是咱众妙坊的老资格,刘老。”



    老汉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您老到余杭城多久了?”



    老汉小心回答:“记不太清,只记得那年朝廷征岭南,我随军转运累死途中,同乡把我的尸骨埋在了余杭地界上。”



    “那少说也有七八十年了,平日作何生计?”



    “没有手艺,只能卖把力气,在各个码头抗包。”



    “身体可还安康?”



    老汉咧开嘴,满脸的褶子,分不清是哭是笑:“做鬼么,命比人贱,总不至于再死一趟。就是长年累月下来,压塌了腰杆、压弯了膝盖,站着挺不起身,躺下伸不直腿。遇到雨雾天,冷风就似刮进了皮里,锉得浑身骨头疼。”



    “轮回银筹齐了么?”



    老鬼唯唯:



    “还差得多。”



    刘雄不多说话,让老人下去,又招上台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一身漂亮的绸面衣裳,脚下踏着崭新的黑底白布靴子,腰间挎着铜扣皮带,神采飞扬。



    刘雄还没开口,他便大咧咧挥手。



    “不消哥哥费口舌,咱自予他们说。”



    叉腰一站。



    “咱叫金毗,本是淮南人士,四年前吃了观音土胀死在了老家,浑浑噩噩做了孤魂野鬼,漂泊到了余杭城,承蒙我家哥哥提携,入了行。不满三年,在坊北购了一套宅子,不大,两层小楼加个院子,取了个婆娘,以前还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可惜都是鬼,不然还能生几个胖娃娃。”



    刘雄插话:“轮回银凑齐了么?”



    他笑出两排大牙:“嘿!瞧哥哥说的,咱做鬼正做得快活,何必急着投胎受罪呢?”



    “胡说八道。”



    刘雄笑骂着斥退年轻人,台下已闹哄哄吵成一片,杂七杂八,怀疑有之,羡慕有之,热切更有之。刘雄几番示意安静,场中仍旧哄闹不停。他不怒反喜,越是吵闹,便证明这老少间的对比越有成效。



    最后他让手下人敲响锣鼓,才镇住场子。



    “大伙听了,定会以为我在自卖自夸。真有这等好差事,早就抢破了头,还轮得上你们?”



    台下一众殷切的眼神中,他笑眯眯摇头。



    “那你们就想差了。”



    “正因为是好差事,所以我手下人做不了多久,就攒够了钱,投胎转世去了,以至于需得常常招人。”



    “再者说,我这行当,门槛虽低,只要身家清白、踏实肯干,我都敞开大门欢迎。可真要做好,真要入行,还须得敢想敢干,须得有心气儿!你若一天到头,只想挣可怜巴巴几个铜子儿,对不起,出门去码头,哪儿适合你。”



    “说了许多,可能台下有些朋友还不知道我这行当是干什么的,甚至以为,我这里是什么偷鸡摸狗的行当。”



    “错了,大错特错。”



    “世人都晓得,人生在世,命数自有天定,却不一定知道,人能得到的钱财也有天定的数目。不管是官吏的俸禄,匠人的薪酬,甚至乞丐讨来的钱,都一笔笔记在财神爷爷的账上。”



    “但总有人会耍些歪门邪道,譬如,当官的上下其手,行商的缺斤少两,做乞丐的坑蒙拐骗……这些都是横财,是不义之财,是不该得到的银钱!所以上苍便在城隍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