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尚书台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内城之中转了一会儿,秦谊突然惊讶得发现,大将军府那边突然热闹了一点儿。这几天因为何进被杀的缘故,大将军府这边基本上没人来上班,因为何进的身死,这个机构必然要被撤销。

  于是大将军府的大部分人都活动起来,开始到处跑官,当然这些跑官的都是蝇营狗苟之辈,有理想抱负的人,诸如刚刚募兵回来的鲍信,已经开始联络袁绍反董,那就更不会待在大将军府里。

  这下子大将军府这么热闹,肯定有什么事情。于是秦谊也是策马扬鞭,回到了自己工作的单位。

  只是一进单位,秦谊便发现了哭丧着脸的老朋友郑信,秦谊也是诧异得问道:“公义,你这是怎么了?”

  秦谊其实想问的是大将军府为啥这么热闹,但出于对同事的关心,秦谊先问的是郑信的情况。不过郑信的回答却是一下子解决了秦谊的两个问题:“还能怎么了,大将军府除个别人等,全部并入尚书台!”

  郑信的出身比秦谊还差,他爹是南阳一介商贾,不过好在是何进未发迹前的商业伙伴。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进发达了,他原先关系还算不错的商业伙伴,也是塞关系想要给自家儿子谋个前途。

  何进还算顾念旧情,但是考虑到郑信的出身,也只能给他安排一个书令史的职位,就是一个临时工,和秦谊原先一样,只是属于何进私人聘请打杂的,没有朝廷编制。

  但是秦谊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过去半年飞速提升,已经成了在编公务员令史,而郑信依旧是书令史。

  如果何进不死,过几年多半会给郑信安排一个县级干部混混,但是该死的十常侍把这一切都给毁了。

  随着董先生总摄朝政,朝廷各大机构又开始运作起来,原先在朝政之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将军府,因为何进的死必然要裁撤,最终的处理方案是除个别另有安排的全员并入尚书台。

  可这个全员只是大将军府里面有编制的,并不包括郑信这样的临时工,也就是说这次的机构合并,郑信失业了,前途也没了,恐怕只能到南阳继承他老爹的家产,做一个商贾。

  虽说郑信家颇有资财,但问题是商贾地位太低,对想要改变自身阶级属性的郑信来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他没哭出声来算是不错的。

  “不要着急,看看还有没有办法!”终究也是在一起半年的哥们,秦谊也是得帮郑信想点儿出路。

  “对!文合,你认识的人多,看看能不能帮我找找人,我不想就这样离开雒阳!我要是有你的本事就行了,这次机构撤并,你居然来了两份任命,一份去做沾县令的,还有一份到尚书台做郎官的!”看着秦谊说要帮自己,郑信也是心中暗喜,也是为自己和秦谊搞好关系而感到高兴。

  “啊!?”秦谊愣了一下,不过也很快反应过来,之前忽悠何维的话,这家伙居然当真,真给秦谊跑来一个县令的职务,于是乎秦谊便有了两份调令。

  其实作为各部门交流不太方便的古代,有时候的确会出现同一个官员两个任命的情况。

  别的不说,再过几个月,大汉司隶校尉袁绍袁本初就要被派去做渤海太守,而他的司隶校尉一职竟然没有被撤掉,哪怕是扯起反旗讨董也没被撤,也不知道是董相国忘了,还是手下的人给他上眼药。

  但作为想要回老家蛰伏的秦谊,这俩职位其实都没啥吸引力,但他还是要给郑信想点儿出路。

  历史上的秦宜禄应该当不成令史,多半也是被裁了,他是投靠到谁手下了?吕布?不对,他还不认识吕布。对,那肯定就是王允了,秦宜禄又不像自己一样拜蔡邕为师,乡土观念极重的王允肯定要拉他一把。

  秦宜禄其实是王允的手下,然后等王允完蛋,和王允有仇的西凉人掌握朝政,秦宜禄也就只能跟着吕布混了。

  想到这里秦谊也是对郑信说道:“公义不要着急,河南尹王子师新到雒阳不久,手下缺乏干吏。再加上王子师又是董司徒的旧识,想来应该能够很快更进一步,位列三公也不是不可能。公义在大将军府上也是工作了好几年,有工作经验,熟悉雒中事物,改天我和子明一起到王公府中为你说项,至少也能为你混个书令史的职位!”

  “那就有劳文合了!”想了一下也是觉得秦谊这个安排不错,郑信也是赶紧施礼感谢道。

  ——我是临时工不算人的分界线——

  “守尚书郎中,寻进为黄门侍郎。”——《季汉书·秦谊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