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以毫无留情,但他不愿意把自己的能力与实力用来对付自家亲人。



    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如果刘昉真想搞事,就绝不是刘旻那些小手段能摆平的。旁的不提,安西都督府仍旧是大汉体系中的一员,从制度上来说,还是受到洛阳朝廷监管,哪怕这种监管能力已经很薄弱了,但大义这种东西,在汉家的文化体系内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有足够实力支撑的情况下。



    而在大汉,刘昉与刘旻之间的地位与威望,孰高孰低?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刘昉在碎叶登高一呼,目前的安西将士们会站在哪一边,这也是说不准的。



    有资本、有实力,那么对刘昉退让的反应,或许就只能用顾全大局来形容了。西征大业至此,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刘昉又何忍因兄弟之争,而让外敌逞隙,使十数载百战之功付诸流水!



    同样的,刘旻也清楚问题的严肃性,更知道四哥刘昉的实力与威望,因此,防归防,但还是十分克制的,明面上,对刘昉的尊重也从来不打折扣。



    而刘旻要在安西进行这一系列改造、改革,又何尝不是加强其对安西的掌控,以备将来,到分封之时,分享最大的一块肥肉?



    问题已然出现,克制终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一旦克制不住,爆发出来,产生的后果也只会更严重。



    事实上就是,刘昉、刘旻、刘晔这三兄弟间,嫌隙已生,刘皇帝在安西吹的“分封”之风,把皇子扎堆往安西派,非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离心背德。



    造成如今安西内部牵扯的局面,并且越来越严重,寻根究底,问题还是出在老皇帝那边,无他,想当然耳。



    现实是,安西是刘旻率领西征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虽然朝廷的支持占了很大比重,但他的统率也是功不可没的。



    刘皇帝一个念头,就要对安西进行分封,让刘昉、刘晔兄弟来享受十数年开拓成果,除非刘旻是圣人,才能没有情绪。



    要知道,就连安东那边,稍微从安东割了土地、人口给饶乐国,刘文渊那些人都很是不满,安西这边出现类似的怨言,也不奇怪。



    同时,也怪刘皇帝事前交待不清,对安西的主次不曾确立,对刘昉的定位没有明确,甚至安西的分封都没有成熟的方案。这样的情况下,产生多少的问题与矛盾,都在情理之中。



    如果没有分封这档子事,只是西征,兄弟俩未必不能再像二十年前那样,齐心协力,赴汤蹈火,共建功勋。



    又或者,从一开始,就把分封明确定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