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谢腾飞的落幕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谢腾飞急忙打开了电视,转到了财经新闻栏目。











主持人正在说腾飞集团海外百货大楼的事情。











这是省级电视台,在米国也有驻站记者,米国的驻站记者马上去了百货大楼进行实地查看,发现百货大楼大半的商铺都空着,人流量少的可怜。











就这样的一家百货大楼,你说它要是能盈利,这谁能信?











记者开始采访百货大楼的商家。这些商家都是华人,他们都在抱怨,说百货大楼在引流方面做的不好,而且没有搞清楚米国人的需求,包括百货大楼的设计结构都是和米国格格不入的,他们已经打算撤离了。











而且百货大楼的地段也不好,靠近暴力街区,周围时常有命案发生。











这地方很多市场都是被某些老大控制在手上的。











当初谢腾飞急于冒进。想在海外做出成绩,又在米国那个主管的游说下,没有好好考察就投入了资金。











看到这个报道之后,谢腾飞两眼发黑。直接瘫软在老板椅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被挖出来。











副总周德龙的腿也软了,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果然腾飞的股价再次开始暴跌。











君豪酒店。











林不凡看到腾飞集团的股价跌到11块的时候,就让张旖旎开始抛售腾飞股票。











张旖旎蹙眉说道:“这样我们不是损失了?“











买进的时候是12块多,现在抛售对自己也有损失。











“两军大战,哪有自己不损失一兵一卒,我们的目的就要把腾飞集团打的奄奄一息,另外你放心,我们在股票上损失的钱,会从其他地方弥补回来的。“林不凡笑眯眯的说道。











“嗯,我相信你,我现在就去抛售腾飞股票。“张旖旎按照林不凡的指示,把前几天买进来的腾飞股票抛了出去。











股票抛售之后,持有腾飞股票的股民们彻底绝望了,这是要崩盘的节奏呀。











某个股市大厅内。











十几个持有腾飞股票的股民盯着k线图,呜呼:“跌到96了,要停牌了,赶紧抛吧,不然要亏死了。“











但问题是你抛了也没有人收。











这就引起更大的恐慌了。











与此同时。腾飞集团的几个大股东要求召开紧急董事会。











谢腾飞也迫不得已的只好去董事会。











到了会议厅,只见二十多个股东都黑着脸。







<更大的恐慌了。











与此同时。腾飞集团的几个大股东要求召开紧急董事会。











谢腾飞也迫不得已的只好去董事会。











到了会议厅,只见二十多个股东都黑着脸。











谢腾飞一肚子的苦水,后悔不该招惹盛世公司。











“谢董,请你给我们一个解释,为什么米国的百货大楼是亏损的状态?“











“你去年的报表不是显示盈利状态吗?你这是造假,现在我们腾飞集团内忧外患,股价暴跌,你知道我们损失多少吗?“











二十多个股东一天之内损失了十几亿。











腾飞集团的市值从百亿,缩减到了不到60亿,市值蒸发了40亿。











谢腾飞一脸汗水,弱弱地说道:“这次的确是我的问题,我向大家道歉。“











“道歉就完事了吗?你必须负责。“一个50来岁的大股东站了起来,呵斥道,“我之所以投资腾飞集团,是相信董事长,你能带领我发财,但是没有想到现在给我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之前因为你儿子出格的行为,导致我们损失惨重,现在你数据造假,股票崩盘。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呀。“一个戴着金边眼镜40来岁的大股东痛斥道,“你现在不配带领我们,我提议重新选举董事长。“











“对,现在只有你引咎辞职,才能给我们一条活路,不然股民不相信我们腾飞集团,信任危机会直接让我们破产的。“











十几个股东纷纷要求谢腾飞引咎辞职。











谢腾飞龇牙咧嘴,眼睛都红了,“你们当初投资腾飞集团也是看好市场,和相信我,现在不过是出现了一点小问题而已,在商场中,谁能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团结才对。“











谢腾飞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他手上的股权超过达到53。











这里要说明一点,股权和股份是有区别的。











谢腾飞持有腾飞集团34的股份。但有53的股权。











打个比方,有4个人一起开公司,每个人拿出25万,公司资产就是100万。股份就是每人25,但其中有两个人是投资者,只管投钱,另外两个人是管理者,要具体负责公司事务,为了避免内耗和矛盾,这两个负责公司的管理者就提出多要股权,于是他们的股权就变成了60。如此一来,到了重要决策的时候,他俩就比投钱的人更加有话语权,可以决定公司的路线和决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