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临水城」保卫战3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古板大王控制的大头蚁东北部地区,是相对比较偏僻贫瘠的地区。</p><p>与对岸不同,大河对岸的铺道蚁蛮国境内,大河沿岸是肥沃的土地,出产丰富。而大河的南岸却是以岩石滩涂为主,杂草丛生,出产较少。只有临水城附近稍微丰饶一些,所以每年铺道蚁蛮国的南征都要先攻克临水城作为基地。</p><p>因为贫瘠,东北地区的这十七座副巢大多都是中小规模都副巢,蚁口加在一起也就六七万左右,现在四万最精壮的蚂蚁都被拉入了古板大王的军队,这个军民比例约为23,放在人类世界,已经都不只是涸泽而渔了,简直是闻所未闻。</p><p>相比较之下,人类世界的军民比例要低得多,往往低于1100,上限是16,极端情况下也不超过13。</p><p>仅以常备军计,中国明朝的时候是1200左右清朝开国时期大约有一亿人口,军力为二十万八旗军和六十万绿营兵,军民比例大约为1100而到了清末,不算临时募兵,正规军大约还是这个数目,可人口已经有四亿,军民比1400。</p><p>一般而言,封建制度的国家,经济越发达军民比例越小。这是因为社会制度发展会促进社会分工,非农业人口会不断增长。而古代的军队招兵不仅需要大量资源供应,还会影响经济生产进而影响赋税。</p><p>简单计算一下可以发现,1个正规军人起码要配1个后勤人员,起码要1个平民劳作供应这两人的吃穿用度,算是3个壮丁,所以13是军民比例的极限。考虑到国家的其他赋税需要,16就是一个实际上的极限。</p><p>而古典国家和游牧民族由于是“全民皆兵”,才能够接近13的极限比例。</p><p>古希腊城邦雅典能做到全民皆兵,因为雅典人主要赋税来源是海洋贸易和银矿开采,赋税收益较农业高的多。雅典人没有多少常备军,他们的公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职业军人,雅典独立的根本保证就是所有公民保卫国家。但这也不意味着其军民比例就是11,不考虑公民平时并不脱产的因素,就单纯把全部公民都计入军队,我们也会发现,古雅典有着大量非公民的奴隶和外国人,他们从事生产却不能当兵,所以古雅典的战时军民比例也不会高于13。</p><p>古雅典的这种公民兵制度不只是古希腊独有,秦朝这个中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也实行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也几乎都是这种耕战结合的政策。</p><p>所以先秦时期,创造了长期高军民比例的极限。以当时各诸侯国数百万的人口规模,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大军间的决战,军民比例可想而知。</p><p>但这种高比例无法持久,秦朝灭亡也和关中子弟全当兵了,国家赋税枯竭有关。</p><p>最终,在东西方历史中,这种古典的“全民皆兵”最终都被少数常备军所取代。对此,阿彻琼产的因素,就单纯把全部公民都计入军队,我们也会发现,古雅典有着大量非公民的奴隶和外国人,他们从事生产却不能当兵,所以古雅典的战时军民比例也不会高于13。</p><p>古雅典的这种公民兵制度不只是古希腊独有,秦朝这个中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也实行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也几乎都是这种耕战结合的政策。</p><p>所以先秦时期,创造了长期高军民比例的极限。以当时各诸侯国数百万的人口规模,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大军间的决战,军民比例可想而知。</p><p>但这种高比例无法持久,秦朝灭亡也和关中子弟全当兵了,国家赋税枯竭有关。</p><p>最终,在东西方历史中,这种古典的“全民皆兵”最终都被少数常备军所取代。对此,阿彻琼斯在西方战争艺术一书中有分析:</p><p>“一个国家民族武装部队的规模则依其人口和生产力的规模而定。在古代,大多数人口都是从事农业生产,以供养他们自己,并生产一些剩余供给只占人口很少一部分的商人、工匠、僧侣和官员。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只能保持一支占人口很小比例的武装。即使当国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货币经济时,原始的税收、财政和银行系统仍难以使货币快速增长。只是到了相对现代化的时代,政府才有了税收、微小的储备银行和货币铸造,才能够转移占国家产值较大比例的财力支持战争。在古代,甚至这些机构也不能筹措多少财力,因为那么多的人仅能维持生存水平,所以没有什么剩余用于战争。即使是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罗马帝国,也只能保持少于其人口数量1的武装部队。</p><p>由于既缺乏现实资源也缺乏财政资源,所以民兵成为普遍的兵员系统。在民兵系统下,部分或全部自由男性都有到武装部队服役一定时间的义务。通常,他们必须以自己的费用武装自己,考虑到这点,政府可能会免除其一定的税负。一些民兵经过训练,也通常是用大部分时间训练基本技能而其他的民兵,则缺少战斗技能乃至专门的武器,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