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狩猎队(2)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狩猎小队除了自己留下短效信息素作为回程的参考外,在前进时,主要依靠沿途的长效信息素。</p><p>这些长效信息素都是往来于东杨城和南方城的蚂蚁们所留下的,标示出了一条属于蚂蚁的“高速公路”。</p><p>沿着这条蚁道,狩猎队就无需翻越各种地形和植被构建的障碍,而是可以从虽然曲折但是相对平坦的道路上快速穿行。</p><p>南边目的地虽然有草场,草场里面猎物也极多,但是草场植被太过茂密,会给集体行动的蚂蚁带来困难。他们将被层层叠叠的植物给分割开来,彼此很难呼应。而猎物,甚至是危险有可能就潜伏在不到一分米之外,被植被阻隔了视野,被风吹草叶声影响了听觉的蚂蚁们可能浑然不知危险在靠近。</p><p>所以,在没有万分把握情况下,狩猎小队也不愿意冒险深入草场。</p><p>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那片苦涩盐碱地。</p><p>虽然东杨城的蚂蚁们并不依赖此盐碱地的苦涩粗盐,而是享用来自盐城和新盐城的纯度较高的也没有苦味的粗盐,以至于主角在考虑如何掌握盐矿时,都忽视了这个近在咫尺的资源。</p><p>但对附近生活的昆虫来说,这片盐碱地却是风水宝地。</p><p>盐碱地和东杨城都位于南部丘陵的北方,而处在北半球的这个小小盆地,和其它丘陵山区一样,山南麓的阳光和降水都比北边要多,植被也更茂密。</p><p>但雨水少也有其好处,很多昆虫无法忍受较多的降水,它们更愿意在丘陵北坡生活和产卵。就连很多南麓的昆虫也会长途飞到北边来产卵,毕竟对于虫卵而言,太高的湿度是难以忍受的。</p><p>盐碱地的形成也得益于较为稀少的降水,但又离不开降水。</p><p>只有在降雨之后,土壤里的盐分、天然碱和其它矿物质才会被水溶解,浮上地面,然后逐渐被阳光与风吹晒干,变成结晶。如果没有降水,就没有盐碱结晶,一旦降水过多,这里的盐碱结晶又会再度被溶解消失,无法供昆虫们利用。</p><p>附近的昆虫都把这片盐碱地当做风水宝地,来这里补充宝贵的盐分和矿物质。而空旷的盐碱地上植物稀疏,只有少数耐盐植物生存。</p><p>蚂蚁们喜欢这种环境,他们把这里当做猎场来补充盐的昆虫络绎不绝,是极好的猎物资源。而附近地形开阔平坦,也适合蚂蚁的集群行动,同时能及早发现危险。就和原始社会的人类猎手,也习惯在猎物饮水和舔盐的地方设伏,便于获取猎物的道理一样。</p><p>狩猎小队在中午时分抵达盐碱地,大部队在雄蚁带领下,躲藏在盐碱地边缘的一株牛筋草后面,而几只退役年长兵蚁,则分头摸向盐碱地,探查是否存在危险。</p><p>很快,年长兵蚁就纷纷回来,他们没有在盐碱地上发现什么有较大威胁的节肢动物蝎子、蜈蚣、螳螂等。</p><p>于是,狩猎小队开始出发,他们在雄蚁指挥下,三十只工蚁排成一道稀疏的横队,在前方呈搜索队形前进。</碱地上植物稀疏,只有少数耐盐植物生存。</p><p>蚂蚁们喜欢这种环境,他们把这里当做猎场来补充盐的昆虫络绎不绝,是极好的猎物资源。而附近地形开阔平坦,也适合蚂蚁的集群行动,同时能及早发现危险。就和原始社会的人类猎手,也习惯在猎物饮水和舔盐的地方设伏,便于获取猎物的道理一样。</p><p>狩猎小队在中午时分抵达盐碱地,大部队在雄蚁带领下,躲藏在盐碱地边缘的一株牛筋草后面,而几只退役年长兵蚁,则分头摸向盐碱地,探查是否存在危险。</p><p>很快,年长兵蚁就纷纷回来,他们没有在盐碱地上发现什么有较大威胁的节肢动物蝎子、蜈蚣、螳螂等。</p><p>于是,狩猎小队开始出发,他们在雄蚁指挥下,三十只工蚁排成一道稀疏的横队,在前方呈搜索队形前进。</p><p>而所有的兵蚁则巩卫在雄蚁身周,作为机动力量紧随着工蚁的横队前进。</p><p>很快,工蚁队伍就遭遇了一些昆虫,这些昆虫要么视力或其它感官不佳,没能及时发现推进的蚂蚁队伍要么专注于进食,忽略了危险要么因为身体衰老或伤病无力逃走。</p><p>只要工蚁们一但看见或接触到猎物,她们立刻就会死死抓住猎物身上的任一部位,然后释放出气味信息。</p><p>附近的工蚁纷纷过来帮忙,中小体型的昆虫仅仅依靠工蚁的力量就能够制服。</p><p>如果遇到大家伙,工蚁们的力量不足以迅速杀死猎物时,所有工蚁都会开始释放气味信息。</p><p>这时候,队伍后方的兵蚁们就会补上,用自己发达的大颚给予敌人致命一击。</p><p>狩猎小队一开始收获并不丰厚,开阔的盐碱地让很多动物及早发现了这伙儿蚂蚁的图谋,它们急忙飞走或爬走了。</p><p>只有少数猎物被抓住,但是收获不值一提。</p><p>直到在盐碱地中部,狩猎队才发现了一个目标。</p><p>这是一只蚯蚓。</p><p>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一般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