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神使王的扩张大计(1)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主角有一个计划,但是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条件,因为之前他派出去执行某项隐秘任务的小队还没有回音。</p><p>加之大头蚁王国的北征军军粮目前的确紧缺,耽搁不起,因此,主角建议北征军优先攻击临近的两处铺道蚁副巢,这是一个不夹杂私心的建议。</p><p>这两座副巢距离北征军营地都不远,大约不到半天的路程。</p><p>因为原本同属铺道蚁国领土,因此两个巢穴同北征军营地之间还有蚁道相连,顺着铺道蚁的信息素前进,就可以直抵目的地。</p><p>两处目标巢穴中,一处位于北征军营地西南,靠近大河河岸,另一处在略偏西的位置。</p><p>两处副巢都被上次的野火侵袭过,经过神使王军团的飞骑士和地面斥候的侦查,主角知道这两处副巢都有一定的蚁口损失。</p><p>这对本就守备力量薄弱的铺道蚁国的南方副巢来说,可是进一步削弱了防御力量。</p><p>而两处巢穴的地形也都易攻难守,加之北征军占据着突袭的优势,短时间内拿下这两处巢穴应该不成问题。</p><p>与会的五名大王没有情报来源,自然主角说啥是啥。不过以他们的实战经验,自然也明白,这种离得很近、防御不足的巢穴,是当前粮食匮乏的北征军最合适的目标。</p><p>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这两座巢穴中存粮不多,不足以供应大军几天消耗,而这个可能性还很大,毕竟只是两座无足轻重的普通副巢。</p><p>但粮食储备情况就不是斥候们能够打探出来的了,大头蚁无论如何也无法混入铺道蚁的地下巢穴,反之亦然。</p><p>最后,经过商定,由公安大王、将军大王率领四十个军团,组成南方兵团,进攻西南的敌方巢穴目标甲。</p><p>将军大王和将军大王率领四十个军团,组成北方兵团,进攻更靠西的巢穴目标乙。</p><p>这两支兵团在完成目标后,将以新占领巢穴为出发基地,继续向其他目标进行攻略,争取在铺道蚁蛮族反应过来之前,尽量突袭攻占更多领地。</p><p>将军大王率二十个军团作为机动兵团,留守北征军营地,同时做好后勤运输工作。</p><p>主角的神使王军团则派出多支精干小队,作为向导,陪同行动。</p><p>我是分割线</p><p>会议结束,主角连夜骑着小青二世飞回了临水城。</p><p>为了便于主角在一片漆黑的地面上找到目的地,桥头堡和临水城入口附近都升起了一些火堆,由工蚁不断投入燃料。</p><p>在皎洁月光下,在地面火光指引下,主角第一次夜间飞行顺利着陆。这也得益于飞行距离不长,又有大河和大榕树这样明显的标志物作为参照。</p><p>回到临水城,主角马不停蹄的继续开会,他把在北部领土的麾下重臣们都召集了过来。</p><p>参会的有第一军团主官滚、第一军团副官兰博瑟、第二军团指挥官兰博佛、第四军团指挥官兰博图、临水城守备军团指挥官大榕。派出多支精干小队,作为向导,陪同行动。</p><p>我是分割线</p><p>会议结束,主角连夜骑着小青二世飞回了临水城。</p><p>为了便于主角在一片漆黑的地面上找到目的地,桥头堡和临水城入口附近都升起了一些火堆,由工蚁不断投入燃料。</p><p>在皎洁月光下,在地面火光指引下,主角第一次夜间飞行顺利着陆。这也得益于飞行距离不长,又有大河和大榕树这样明显的标志物作为参照。</p><p>回到临水城,主角马不停蹄的继续开会,他把在北部领土的麾下重臣们都召集了过来。</p><p>参会的有第一军团主官滚、第一军团副官兰博瑟、第二军团指挥官兰博佛、第四军团指挥官兰博图、临水城守备军团指挥官大榕。</p><p>在北方领地集结了主角麾下的重兵,而在南方领地东杨城和南部要塞,只有一个野战军团和一个守备军团。</p><p>这是因为去年冬季北部临水城要直面铺道蚁军的侵攻,而开春后又要执行开辟和防御桥头堡的任务。</p><p>如今,大头蚁王国的北征大军已经抵达,桥头堡和临水城暂时成为了安全的后方。主角可以抽调走一部分兵力,开展他计划已久的扩张战略。</p><p>神使王军团内几乎是主角一言堂,但他还是将大体战略告之了麾下将领,鼓励他们参与战略战术的制定,希望培养出几名合格的指挥官,而不是只会按照蚂蚁传统那一套亦步亦趋的战士。</p><p>当然,最后拿主意的还是主角自己。</p><p>经过一番商讨,主角大胆的将神使王第一、第二和第四军团都调回了南方,但是三支军团各留一个小队在桥头堡,以这三个小队为骨干组建桥头堡守备军团,指挥官为原第一军团副官兰博瑟。</p><p>临水城守备军团和桥头堡守备军团将作为北部领土的防御兵力。现在这个局面,相信也不需要他们参与什么战事。</p><p>而负责配合大头蚁王国北征军行动的向导部队都来自东杨城守备军团,也不影响将1、2、4军团调往南方。</p><p>除了三支主力军团以外,主角还决定将麾下的铺道蚁团体全部带往南方,包括浮叶大王、铺道蚁蚁后黑珍珠、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