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村委会议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轻云问:“永华,怎么了?”



刘永华苦笑:“物资上的东西倒好说,关键是人力不足。”



见宋轻云一脸疑惑,他才道村里的年轻人现在都在外面上班,割麦子却找不到人。是,咱们村是有不少年轻人留在村里务农,可说句难听的话,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贪玩好耍的,他们是宁可坐在牌桌子上打牌混日子,也不愿意挽起裤腿下地。



往年种地都是老一辈人在干,这些年随着大家年纪越来越大,种地的人渐渐少下去。



听他这么说,宋轻云朝下面看了看,忽然发现有些不对。今天在座的众村委委员中,龚珍信、龚留山、老吊都是老人,其他一大半都是中老年妇女。壮劳动力也就刘永华、黄葛等区区几位。至于陈建国,他是干不了活的。



年轻一些的也只有乐意,可小乐同志读完书就进厂上班,别说下田,怕是连地里的农作物都认不全。看她打扮,和城里姑娘也没什么区别。



村两委成员一是已经老年化,二是城市化,村民也是如此。



时代变了,农村也变了。



要想让一群老若病残外带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年轻割麦子栽秧子,确实难为他们了。



宋轻云觉得奇怪,问,咱们村以前年年丰收,土地也没见荒着呀?



龚珍信:“请外面的机器干的。”



见宋轻云不解,支书解释说,往年村里只种两季庄稼。冬天种油菜,春天种水稻。现在社会发展了,都使用机械化。每年播种季节,外面就有人开着机器进山。



那些机器可厉害了,只要加点油就突突突突开进地里,犁地播种一条龙,两天工夫就能把整个村的地给犁完。到收获的时候,他们又会再次开着机器回来帮你收割。



每亩地只需要给他们一百到一百五,也便宜。



宋轻云说:“对啊,大不了到时候请机器来收割就是,支书你又在担心什么?”



龚支书苦笑:“今年的情况包括咱们村的情况特殊,怕是找不到人,只能靠手工。”



他说,那些帮着农民收割的人都是外省人,一年到头都满世界跑,以此为生。因为我省的水稻播种都在四月,而收割则在八月,所以,他们只会在这两个时间过来,平时根本找不到人。



红石村以前的村民都懒,每年只种一季水稻。去年因为解决了用水问题,就多种一季冬小麦。而这里气候热,冬小麦成熟收割期比其他地方提前了半个月。



宋轻云又问,能不能电话联系上他们?



众人苦笑,说,电话倒是打得通,可人家不会来啊,他们的老家大多在距离我们这里一千多里的陕省,如果单独跑一趟,光油钱和过路费就得上万,宋书记你觉得他们肯吗?



宋轻云也摸着下巴苦笑:“没办法了,只能手工收割,难不成让麦子烂在地里?”



老吊:“劳动力问题怎么解决?”他腿疼,走路一瘸一拐,儿子和媳妇又不搭理他,根本没办法下地。



他的问题比别人严重得多。



宋轻云试探着说:“这春节期间年轻人不是都回村里了吗,要不劝说他们都留下,收完麦子再走……还是算了……”



这两天在外务工人员已经陆续回城,距离冬小麦收割还有半月,你强留人家,这损失怎么算?



他们即便是在工厂流水线上班,每天也有上百收入,你留人家下来,你给钱吗?



当然,你也可以跟人讲道理,说地是你家的,收的麦子也是你家的,你总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家粮食在地里发芽吧?



可人家没准会来一句,我家三亩地总产量不到两千斤。现在市场行情也就一块二,就算全丢了,能有多少损失?我在厂子里加点班就回来了。就让老人在家里收着玩儿,收多少算多少吧!



农民也在算经济帐,种粮食确实不是一笔好买卖。

妇又不搭理他,根本没办法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