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生产重心的调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某些原因,今天突然出现大量用户无法打开网页访问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www.bxwxorg.com(笔下文学首字母+org点com,bxwxorg.com)找到回家的路!</p>

  孙大海假装低头看报纸,随后感觉会议冷场了,大家都默不做声地看着自己。他只好无奈地放下报纸,睁着大眼睛看向众人,眼神儿显得特无辜。</p>

  孙卫国干咳一声,说道:“大海,这又是你的主意?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p>

  孙大海被爸爸直接点名,再也不能躲到一旁装鹌鹑了。</p>

  孙大海只好回答:“我有次在黄爷爷家,听他和严秘书闲谈一些工作中的事情。他说按照国家的规划,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特点,以后城市会越修越大。</p>

  尤其是像首都、沪城这样的特大城市,逐渐会吞噬周边的农村,使之成为城市的一部分。</p>

  由于城市的扩大,属于本地的农田和农民会越来越少。但人口大量集中,使得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大提高。</p>

  这个矛盾,就是农业部今后工作中的长期重点。部里必须要做好整体规划,在城市周边,形成几个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农业基地,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p>

  同时要全国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建成几个特大型研产销一体化的专项农产品生产基地,供应全国的需求。”</p>

  孙大海说得累了,自己喝了口水。</p>

  黄菲菲想了想,说:“大海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做好首都现有生产企业外迁的准备?”</p>

  孙大海回答:“我问过黄爷爷,他说咱们现在的生产规模、占地面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都还在合理的范围之内。</p>

  即便以后城市化发展,到了钱家川村,咱们的企业正常生产也没有大的问题。实在不成,就以种猪场为主,成为以研究实验为主要目标的种猪实验场。</p>

  但是,大规模的生猪生产,却不适合在城市范围内进行。一来是土地成本太高,二来是对环境的污染太严重。</p>

  所以,当二舅(李二龙)提出在龙省开建分厂时,给了我一个提示:我们为什么不把大规模生产放到外面去呢。人工成本低,土地面积大,地方上还非常支持。”</p>

  孙大海话说到这个份上,认为足够透彻了,于是就此停住。后面的情况,让大家自己去推演。</p>

  朱大帅是在场所有人中,对养猪以及养猪场运作最专业的。</p>

  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兴奋地一拍大腿,大声说:“好主意!以后,首都这里主要做研究,优化猪种、提高肉料比和抗疾病能力,外加对养殖技术进行改良和提高。</p>

  生猪的生产以及出口罐头的生产,集中到龙省去。这就是优势互补,非常好。只要今后我们能保证运输的通畅,生产成本反而会大大降低。”</p>

  朱大帅越说越兴奋,说到后面,他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p>

  “大海,我是后来进公司的,总听大家说,你非常聪明懂事,总能出一些对公司非常有用的主意。</p>

&emsp帅是在场所有人中,对养猪以及养猪场运作最专业的。</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