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条理分明捉暗鬼 机关算尽布奇局(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这头巾忽然出现在此处,那自家娘子……</p><p>庆云见花无忧愣在那里,便轻咳了两声,</p><p>“作为兄弟,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p><p>“你莫要讲!只要告诉我那对狗男女在哪里!”</p><p>花无忧怎会不知西门广大平日为人?</p><p>只是未想到这厮经会对友妻下手!</p><p>平日里的种种此刻再回想起来,什么在西门买鱼,去城西学习绣花,其实就是在绣这顶绿头巾给自己戴啊!</p><p>庆云举杯指了指楼上,花无忧拎着头巾噔噔蹬蹬就上了二楼。</p><p>殷色可,郦侯爷和宗婆非正守着西门与花夫人。</p><p>为了防止他们喊出声音,二人的口中都塞了锦帕。</p><p>花无忧见二人狼狈模样,焉能不知就里?</p><p>他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向郦道元施了一礼,</p><p>“郦侯爷,有劳您几位暂时回避一下。”</p><p>》》》》》敲黑板时间《《《《《</p><p>绿帽子这个梗,在这本小说里已经出现两次了。第一次是秦王政被庆轲赠了冠,第二次就轮到我们西门大官人了。</p><p>官人这个词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解释为当官的。我们找本时期离南北朝比较近的书做例子,晋代《抱朴子?君道》:官人则以顺志者为贤,擢才则以近习者为前。此处官人指当官的人。所以西门大官人的说法在南北朝成立。</p><p>然后我们再来谈绿帽子这个事,绿帽子典故出处在哪里?有人说自《元典章》始,《明史?舆服志》,清《陔余从考》都记载官技,教坊司,伶人戴青头巾。青于绿近,故有绿帽子一说。这纯属胡诌,古时候冠带的确是关系身份的。按照蔡邕《独断》,只有士族可冠,天子,诸侯,公,卿,普通官员的冠都是不同的。而没有资格戴冠的人,可以戴头巾,头巾的颜色代表了身份。古代青帻便是青帻,绿帻便是绿帻,那是万万不可戴错的!</p><p>证据在此:《通典?韦弁》:帻……制,绀帻以斋,青帻以耕,缃帻以猎。绿帻,汉董偃召见服之。我们看到,绀,青,缃这三种颜色的头巾分别代表了一种身份,而绿头巾代表了一个人,这人是谁,有多出名?</p><p>巧了,这个人就是我们绿帽子典故的正主,他叫董偃。董偃有多出名?在古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将绿帽子的典故顶了两千多年。在古书中,无论是史书(《汉书》),还是小说体《太平广记》,《世说新语》,《拾遗记》等等等等,都记载了董偃与馆陶公主的故事。这些书都是古人茶余饭后的主要谈资,稍微读过几年书的对于其中故事都应是耳熟能详。可怜到了今日,这个原典却被人遗忘了,反而要绿帽子的出处张冠李戴在什么青头巾的戏子身上,可惜,可叹啊!</p><p>绿帻典故最早出于《汉书》,颜师古做注时说:绿帻,贱人之服也。这大概是后世青帻绿帻混谈的源头。其实绿帻是宫中疱人的装束,同见《通典》:平巾绿帻,青布葱褶,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良酝署奉觯服之。而当时董偃见汉武帝,就也以疱人的身份参见的,《汉书》:武帝从馆陶公主饮,董偃绿帻傅鞲伏殿下,乃赞曰:“馆陶公主庖人臣偃昧死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