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璋瓦(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说。”崇祯帝脸一黑,把笔一搁。

  王承恩小心道:“这不是前段日子赵当世的名头太响,小臣在爷爷身边服侍久了,也留了心思,往来书册有提到赵当世的,自会着重看上两眼。”

  “厂臣信得过赵当世?”崇祯帝不知为何,又问了一句,“他会不会是左良玉、贺人龙?”

  王承恩眼神瞟向周延儒似有求助之意,周延儒便替他答道:“厂公在深宫,对赵当世了解不足,老臣倒是颇有注意。”待崇祯帝头转过来,往下说道,“赵当世虽出身流寇,但心怀忠义。自就抚以来,忠顺不渝,不但先后剿灭了马守应、罗汝才等经年为乱的巨寇,还从献贼手里救出过襄藩。由此可见,若论灭贼之心,赵当世远在左良玉、贺人龙等辈之上。除此之外,其人以武夫之身,怀仁德之心,楚北在他的镇守下风调雨顺,地阜民安。有他在,以闯逆势大,至今却尚未敢踏进湖广一步。实可谓军政两全的人才。”

  崇祯帝听到这里,阴沉沉的脸豁然拨云见日,笑道:“我知赵当世,他此前娶了瑞藩的华清郡主,也算是国戚了,有这身份在,自不会是那左良玉、贺人龙。”

  周延儒松口气,伴君如伴虎,崇祯帝喜怒无常的性格他也不是第一次领教到。

  “现在左良玉也死了,所幸闯逆之侧还有赵当世在。若他能将左梦庚等骄兵悍将节制住,左良玉、贺人龙之死对国朝而言,倒非损失而是大好事。”崇祯帝沉吟着,冷不丁说道。

  周延儒与王承恩都很精明,听出了崇祯帝话里有话,而且不像是临时起意,很像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周延儒询道:“圣上的意思是要重用赵当世?”

  “国朝文武,有才者不少,忠心者亦不少,可要说才忠兼得者,却是屈指可数。”崇祯帝悠然一声长叹,“屈指可数啊......”

  王承恩有意道:“听周阁老的叙述,赵当世似乎就是个既有才、又忠心的人物。”说着抬眼瞅了瞅周延儒。

  周延儒心里暗骂王承恩狡猾,拉自己下水,但他为左梦庚的事而来,否定赵当世等同于否定左梦庚,便只能咳嗽两声,意味深长道:“其人或许可期。”

  崇祯帝思忖良久,乃道:“如今北虏得势,辽东兵力难以回援中原,两线受难。要遏制声势愈加猖狂闯逆,我看仅凭侯恂、孙传庭等人还不够。”

  周延儒闻言下意识就去找兵部尚书陈新甲的身影,当然没找到。回过神,他只觉崇祯帝在此等场合突然提到赵当世,应该别有用意。

  “孙传庭督陕西兵,侯恂督河南兵,只此两督之力,的确不能遽灭闯逆。”事到如今,周延儒打定主意,权且顺着崇祯帝的话说下去,走一步看一步。

  “孙传庭主陕西,侯恂主河南,范志完守山西,闯逆的西、东、北三面都有了人,但显而易见,南面尚有缺口。”

  “宋一鹤?”周延儒策略性地打了手太极。

  “给了他快两年了,连楚东南都定不了,无才也。”崇祯帝摇起了头,其实对于楚豫间的形势通晓,他远比周延儒与王承恩透彻。

  “赵当世?”

  崇祯帝不置可否,却道:“我很欣赏他。”并道,“我这两个月仔细查看了湖广、南直隶等地呈贡的每一件奏章文书,这两处各部官军情况与孙传庭去之前的陕西大体相同,兵虽多,却是约束不力、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怎能为国御侮?”和列祖列宗类似,崇祯帝召见亲昵近臣时说话也多以“我”自称,“朕”基本听出了崇祯帝话里有话,而且不像是临时起意,很像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周延儒询道:“圣上的意思是要重用赵当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