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俗话说,立秋不立秋,还有一月好热头。这是民间对形容“秋老虎”最广泛的俗语。八月份与九月份的时候,天气回暖,便会变的极热,偏偏小城里缺水,吃水的话,总得去城外的一处泉眼挑。

  泉眼在小城的东方,出了城门,离小城有大概三四里地的样子,因为吃水本就困难,所以家里饲养着牲畜的人家,出了下地干活,根本舍不得动用牲口去拉水。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去挑,一趟一担水,一担挑两桶,够一家三口吃一天。

  少年姓陈,名扶摇,父母双亡,十一二岁的样子,此时正挑着一担水在路上走着。他这一担水与别人的不同,别人都是两大桶,他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小竹筒,这边十个,那边十个,还被加上了盖子,防止水洒出来。

  少年没走平常人们走的大路,他从山里走小路只用走三里地就能回城里去,大路需要四里,还要多上个百来步。太阳很毒,还好山里长着参天大树,枝叶茂盛,可以为少年郎遮挡住好些阳光。陈扶摇走的大汗淋漓,身上穿着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头上不断冒出水珠,接着顺着黝黑的脸庞滚落下来。少年嘴上不说,但是很心疼,流下的汗水都是自己一担担挑的水,一口口盐吃进肚子才变出来的,这变成汗水,岂不是把那些水,盐都流走了?

  少年想歇一会儿,但是想了想,还是咬咬牙,不歇息了,接着向前走。争取在天黑之前在多挑两趟,这能多挣些钱。

  小城很小,小到只有百来户人家,小到城墙都是土做的,小到连喝水,都得去四里地以外去挑。并不是所有的城都这样小,只不过是因为小城太偏僻,太穷的原因,外面的人根本不会来小城里。

  少年走了很长时间,终于走到了小城的城门前,说是城门,已经很夸张了,其实就是一个土门,两边是泥墙,也是用泥土做的顶,靠城外的那面,还刻着三个大字,歪歪扭扭的,陈扶摇听别人说,这三个字好像念做奉仙郡,城门口经常有一个邋里邋遢的汉子,在那儿拿个张椅子坐着,腰上挎了一柄黝黑的木剑,这是小城里的捕快,姓李,光棍一个,却总天天色眯眯的的看着来往的女人们,于是,他被女人们盖了顶叫光棍李的大帽子。陈扶摇很好奇,男人当捕快,但是那把木剑真的有用吗?

  光棍李看见陈扶摇走进来,吃下手中磕的瓜子,对着少年道“陈扶摇,你今儿个上午已经挑了四趟了,你再这样下去,迟早要累出病的。到时候,可是吃着药,花着钱喽!”

  陈扶摇听到花钱的时候,嘴角一咧“怎么会呢,我越干活身体越强壮,怎么会生病。”少年自己都没怎么注意,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光棍李看到陈扶摇脸色不好看,就随口道:

  “陈扶摇,你家恶鱼巷的那个大娘刚才还找你呢。”

  “嗯?李奶奶来找过我?”

  “是啊,那大娘好像说她的菜长好了,自己家留些,还剩点,说是送给你。”

  少年说了一声知道啦,便撒脚就跑,他得先去把水送了,再回恶鱼巷去。

  陈扶摇给四家家送水,上午送两家,下午送两家,这一家是李家,男主人是个瘦瘦高高的男人,看起来很书生气,他的老婆与他恰恰相反,人长的很平常,但是脾气却不是一般的泼辣,小城里没有人吵架可以吵过她的。

  少年气喘吁吁的跑到李家门前,刚准备敲门,李家的门便被打开了,木门吱呀呀的响,在两扇门缝之间,钻出一个脑袋。

  “陈扶摇,我在院子就听到你竹筒噼里啪啦的声音了。”

  “嗯”

  少年应了一声,打开门,绕开那个站在门口的孩子,走到李家放在院子中央的两个大水缸前,他掀开了盖子。

  “陈扶摇,你今天回来的时候,外面有发生什么事吗?”

  “没有。”

  少年低着头,把竹筒里的水挨个儿倒入缸中。

  “陈扶摇!”

  小孩子的声音忽然放大,如一颗春雷般在少年的耳边炸开。

  “怎么了?李冬。”

  少年今天第一次叫这个孩子的名字。

  李冬突然觉得陈扶摇好像生气了,就像只蔫了的小猫,小声说,

  “没什么,陈扶摇,你嫌我烦吗?”

  “没有。”

  少年还有事情要做啊,李冬不在说话了,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自己玩弄着衣角,头发上的冲天辫好像也跟着主人一起蔫了,孩子看起来孤苦伶仃。陈扶摇没有说话,他很快把水全倒入缸中了,便打算离开。

  “李冬,我走了,替我向李叔李婶问好。”

  “哦”

  少年打开门,在木门吱吱放在院子中央的两个大水缸前,他掀开了盖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