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司礼监在某些事情处置方案上提出与内阁不同的意见,而皇帝也会因为双方意见相左而吃不准的时候,则会将相关人等召集到一起,当面陈述各自的理由和主张,经过辩论,最终由皇帝选择利大于弊的方案予以实施。

  由于所涉及到朝廷大政方针的决策时,参与其中的人数众多,所以从根源上杜绝了有人试图欺上瞒下这种事例的发生,也会最大程度上防止权臣的产生,并且所有大事的最终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也避免了皇帝被架空的状况发生,使得整个朝政的流程更加顺畅和透明。

  朱由检还要准备实施一项新政------改革早朝以及各衙门的上值时间。

  大明的早朝制度有点太不人道。

  按照传统,有资格上早朝的官员们必须在凌晨丑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左右起床,收拾停当后出门,然后穿越半个京城,于寅时末,也就是早晨五点以前赶到午门外,等到午门上的鼓敲起,官员们按照品级排好队,在卯时正的钟声敲响后,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后在太和殿外的广场上整队,等候参见皇帝。

  而现在朱由检穿越时的前身崇祯帝更是一位最为勤奋的帝王,比太祖朱元璋犹有过之。

  崇祯帝登基之初便立志做一个中兴之主,每天夙兴夜寐,有时为了批改奏本甚至通宵达旦,并且每逢早朝必临,然而就是这样的工作态度下,大明最后还是亡了。

  朱由检一想到在极为寒冷的冬天,这些四品以上的大臣们在正值酣睡的凌晨,便要从热被窝里钻出来准备上朝,心里边都替他们感到不爽,同时更是为崇祯帝感到深深地遗憾。

  这具身体的前身究竟是具备多大的毅力和恒心,才十几年如一日的如此坚持,难怪他在遗诏中痛骂那些大臣:“皆诸臣误朕”。当他付出如此之多后,临了还是没有守住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换了谁,心中会没有极深地怨念呢?

  虽说朱由检穿越后已经取消了日常的早朝,但每月初一、十五两日的朔望大朝却是没法取消,再加上每年正旦、冬至和皇帝生日的大朝会,这林林总总算起来,每年还是有不少时日需要他强忍不适、被迫起床应付公事。

  其实想想这种朝会根本没必要,尤其是朔望朝,大家忙活半天后只为了向皇帝问一声早安,那些低品级的官员甚至连大殿都进不去,只能站在台阶上远远地看一眼皇帝,至于看不看得见还是另一说呢。

  既然无法取消,那就改时间吧。

  从即日起,朔望正旦等大朝会,时间全部改为辰时中,也就是后世的八点,各署衙上值时间也改为相同时间。

  这种改变肯定会得到官吏们的一致好评。都是正常人,尤其是冬日,谁还不贪恋个热被窝呢?

  衙门办公时间的改变并不会耽误大事。

  大明署衙夜间均有值夜的官吏,一旦有紧急事件发生,这些值夜的官吏自然会根据情况向上层层禀报,最后直到值夜的阁臣手中,然后由其决定是否连夜送达宫内让皇帝知道。

  而日常办公时,并没有什么事情紧急到非要在天亮的时候办好,那何必非要点卯?辰时中上值啥事也耽搁不了。

  “启禀皇爷,温阁老请见!”

  一名小太监的禀报声打断了朱由检的思绪。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