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宁带着岑真转就要离开,孟适之忽然开口对岑真说道,“这位兄台,我吴国人个个尊师,却从未出现有你这般自甘堕落,将老师二字如玩笑般称呼的人,这样是对那些真正为人师者的不尊重,让天下名儒作何感想!”

  孟适之这话说的很重。

  吴国文人尊师重道,岑真更是如此,不然也不会因为陈宁教导他喜的画技便执拗的称呼陈宁为师。

  他一开口,岑真再也忍不住,回头问道,“难道老师便一定是年长者吗?”

  孟适之看向回头的岑真和陈宁,他笑了,说道,“自古以来,哪一个为师者不是德高望重之人?我吴国可曾有过少者为师?”

  孟适之说完,岑真想要反驳,却说不出话。

  确实,吴国历史上,别说少年了,便是中年者为师的都少。

  陈宁上前一步伸出一只手按在岑真的肩膀上,对孟适之说道,“为什么老师一定是年长者?”

  孟适之哂笑道,“这还用问为什么?自然是因为年长者经历的多,懂得多,学的多,参悟的多,事事多故事事通透,才高,德高,方能教书育人。”

  陈宁又上前一步,接着问道,“那年少者如果比年长者懂得多,学的多,参悟的多,又便如何?仍不可为师?”

  孟适之一愣,“这…这不可能。年轻人左右行不过一州之地,看不过一车之书,如何能够足够。”

  陈宁继续踏前一步,来到孟适之面前,对他问道,“包子铺家的娃娃十岁便会做包子,卖糖人家的娃娃十岁便会捏糖人,天桥下卖唱的娃娃十岁便会唱戏词。

  如有当世名儒想学做包子,捏糖人,唱戏词,这些娃娃就能教,这些娃娃可不可以当这名儒的老师?”

  陈宁盯着孟适之的眼睛问出这段话,立时将孟适之问的哑口无言。

  还没等他想好如何反驳,陈宁接着说道,“什么是老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陈宁指向岑真,“就因为我和他的年龄差不多,我份地位比他低,你们便因为他叫我一声老师认为他应该感到羞耻?

  恰恰相反,感到羞耻的应该是你们。

  没有人生而知之,也没有人应知尽知,这世上学问做的最好的人,他想要学做包子,包子铺的娃娃教了他,他也应该叫这娃娃一声老师。

  所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是故无贵无,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陈宁这一番话说得孟适之和在场的众人哑口无言。

  人群中一声洪亮的声音响起,“好,好一个无贵无,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人群分开。

  “冯大人。”

  “冯大人。”

  一众学子拱手向冯致远问好。

  冯致远带头走了进来,看向陈宁点了点头。

  他边跟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看起来非常干练的中年人也在对着陈宁点头微笑,口中还在念叨着“好,好。”

  冯致远来到陈宁近前,对他满意的点点头,说道,“这位是户部侍郎李芳,李大人。”

  又对李芳介绍道,“陈宁。”

  陈宁拱手道,“李大人好。”

  李芳看向他笑道,“好,冯大人没少在我面前夸你,刚刚听了你那一番话,冯大人确实是没夸错啊。”

  冯致远又指向他边另外一位年轻人,“这位是颍州解元,李值。”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