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终究是个庸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花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两人才算赶到镇上。

  季妧还以为要去书院汇合,没想到并不是。

  宋璟带着她七拐八绕进了一个小巷子,然后在其中一户民居前停下。

  正要敲门,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紧接着门哗啦一声从里面拉开了。

  来人和宋璟差不多年纪,就是体格瞧着比较圆硕,加上大冬天衣服比较厚的缘故,猛一看跟个球似的。

  见宋璟还带了个人,他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头往院里一偏,示意两人进来:“就等你了。”

  正屋门口用厚重的棉帘子隔着,宋璟伸手打起帘子,让季妧先进。

  一只脚刚踏进去,就感到扑面袭来的暖气,原来屋里烧着好几个炭盆。

  十多个人团座在炭盆四周,看上去应该都是书院的学生。

  季妧匆匆扫了一眼,大致情况了然于心,就站到了宋璟身侧。

  “你可总算来了!”

  那些人看到宋璟,纷纷站起来打招呼。

  宋璟笑着告罪:“实在是雪路难行,让诸位久等了。”

  本来就是玩笑话,并没有真怪罪他的意思,因而众人打趣了一番,就纷纷落座。

  宋璟把自己的板凳让出一半给季妧,众人都知道他是独子,还还以为这是他本家表弟之类的,没过多注意,直入主题。

  “鲁驭,李冠春,你们俩确定都通知到了?”

  先说话的是吴荣膺。

  他看上去比在座的都要年长,听语气,这次的集会应该是他发起的。

  鲁驭就是之前开门的胖子。

  他闻言气哼哼道:“我和冠春整整跑了两天,能联系上的都找过了,谁知道就来了这么几个!”

  李冠春恰恰是个麻杆似的瘦子。

  在坐只有他和鲁驭家住镇上,因而镇上以及镇子附近村庄所有同窗的联络事宜,是由他俩负责的。

  至于稍远的地方,则由张文张武这对孪生兄弟负责联络。

  两人父亲是替大户人家养马的,家里现成就有马车,跑远路比其他人方便。

  他们几个也没想到,辛苦奔波了几天,竟才聚集了这么点人,一时都有些挫败。

  “亏他们学的还是圣贤书,国难临头,却只知龟缩不出!”张武愤愤道。

  张文叹了口气:“现在的问题是,总共才一十二人,能做成什么大事。”

  “这还没开始呢,一个个就泄气了!”鲁驭咋呼道,“离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不成?他们不来更好,一群贪生怕死之辈,来了也不顶用!”

  吴荣膺看向宋璟:“你的意思呢?”

  宋璟道:“来不来全凭个人意愿,也许有咱们不知道的隐情,或者别的原因也说不定,这个不好过多指责。鲁驭说的有道理,不管人多人少,事总是要做的,在座尽己所能,未必就不行。”

  一直没说话的李冠春也跟着点头:“情况已是这样,咱们愁云惨淡也无益。”

  张文叹了口气:“现在的问题是,总共才一十二人,能做成什么大事。”

  “这还没开始呢,一个个就泄气了!”鲁驭咋呼道,“离了张屠夫,就吃带毛猪不成?他们不来更好,一群贪生怕死之辈,来了也不顶用!”

  吴荣膺看向宋璟:“你的意思呢?”

  宋璟道:“来不来全凭个人意愿,也许有咱们不知道的隐情,或者别的原因也说不定,这个不好过多指责。鲁驭说的有道理,不管人多人少,事总是要做的,在座尽己所能,未必就不行。”

  一直没说话的李冠春也跟着点头:“情况已是这样,咱们愁云惨淡也无益。”

  “那好。”吴荣膺拍板,“那就不要再纠结人数问题了,下面咱们来商量一下具体对策。”

  吴荣膺和宋璟仿佛是这群人的主心骨,这两人定了调,其他人也就不慌了,都跟着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季妧坐在宋璟身边安静的听着,到这会儿才知道,他们此次集会,原来是出于安稳民心的目的。

  烽烟起后,知县虽然第一时间就把各村镇的里正召集到县衙,严正吩咐他们务必做好治下村民的安抚工作。

  但因为往年抓壮丁的文书都是经衙门签发,而且亲自抓人的也是衙役,甚至里正也有配合。

  所以不管是县衙张贴的告示也好,各村里正亲自登门说明也好,百姓更多的还是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这也是平静之下暗潮涌动的原因。

  吴荣膺却有不同意见。

  “我倒觉得这是小事。百姓的心思太简单了,无外乎就是怕死怕抓壮丁,只要这两种情况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安不安抚的并不重要。咱们应该把目光放远,既然要做就做大的,比如号召青壮年主动投军。保家卫国本就是男儿本分,若在咱们的号召之下,能组建一支队伍去前线帮忙,到时整个关北必会以我等为楷模,说不定还会传扬天下,名留青史!”

  他一番慷慨激昂,其余诸人却面面相觑。

  季妧也没想到,这吴荣膺看着挺严肃古板的一个人,骨子里竟然这么热血。

  就是……热血过头了。

  现在府州县的各级官员,最怕的就是民心不稳从而引发骚乱,因而才会千方百计的想着维稳。

  这个吴荣膺倒好,官府刚保证不抓壮丁,他就提议跑出去号召青壮年从军,这是专往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上踩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