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陆循的口供被送到大理寺。首恶伏法, 案情很快梳理清楚。虽然当年所谓萧仪梁尚任谋反案,涉案之人皆成累累白骨, 但在十二年之后, 这场延续两朝的浩劫,终于尘埃落定, 冤死之人得以平反昭雪。

  对于陆家的处置也很快落地,大理寺审议的结果是,陆循当诛九族, 家产籍没。因太|祖曾立下规矩, 皇室宗亲,不受株连。陆循之子陆英,尚主免死, 杖三十, 徙三千里。

  得知这事时, 宁熙尚在永寿宫中, 自打她入宫见薛太后, 便被薛太后留于宫中, 不许她再回公主府。得知这样的结果,她起初并不敢相信。

  这些时日来, 皇帝哥哥并没有见她,甚至于她想要薛太后求情,她娘也并未站在她这边。

  见她无措的样子, 薛太后声音发颤道:“是娘的错, 识人不清, 不该将你嫁到这样的人家去,通敌卖国,岂能饶恕,你不要怪你哥哥。”

  宁熙好一会才明白薛太后说的话,绞紧了手中帕子,仓皇道:“通敌卖国……不,那日他不是这么说的。”

  薛太后自然明白,宁熙说的他,是指陆循。

  陆循欺骗了宁熙,她早该知道,但她又如何能苛责宁熙的无知,毕竟就连她也是现下才得知,他竟是当年诬陷萧仪之人,她对他的恨意尤甚。若早知如此,她是绝不会将自己的女儿嫁到陆家去,只是如今,一切皆晚了。

  见宁熙失魂落魄,薛太后心痛自责,既恨陆循的利用,也知大错铸成,即便将他千刀万剐,也再无法挽回。

  明白自己成了陆循脱罪的帮凶,宁熙是不敢求情的。然时下风俗,讲求女子从一而终,薛太后终究心疼,在傍晚时分,毓坤来永寿宫问安的时候,她沉默了会,与她商议道:“陆循罪恶当诛,但驸马徙三千里,婉婉……”

  她原以为毓坤会网开一面,许陆英留在京中,却听毓坤道:“陆循犯下的是诛九族的罪,皇室宗亲,不受株连,是太|祖立下的规矩,这已是法外开恩,朕又岂能再循私情。”

  薛太后怔怔望着她道:“娘知道你的难处,娘甚至比你更恨陆循,但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

  毓坤握紧了身侧的手道:“她若愿意,可随驸马同去,朕此前便说的明白,她救不了陆家,朕也不会改变心意。”

  望着她果决的背影,薛太后眼眶发红,最终没有说话,好一会毓坤才听到身后轻缓的脚步,薛太后已叫宫人扶着,起身向内走。

  回到乾清宫,毓坤很是出了会神,直到手中的书叫人抽了去,方听蓝轩低沉声音道:“想什么心事,这样出神。”

  毓坤也没理,起身淡淡道:“无事。”

  蓝轩却没有轻易放过她,拦了她的去路道:“说出来,总比闷在心中强。”

  他比她高许多,这么一来,倒像将她困在怀里,毓坤挣开他,重在案前坐下道:“朕说了,无事。”

  蓝轩掷下手中的书道:“那臣便猜猜。”

  毓坤抬眸望着他,蓝轩道:“陛下方才从永寿宫回来便坐在这儿,臣猜想,许是太后与陛下说了什么。”

  毓坤闻言沉默了会,并没有接话,只握住笔,急速书写起来。

  蓝轩握住她的右手,毓坤挣不脱,只得任他握着自己的手。

  过了一刻,在沉默的间隙,她轻声道:“太后怪朕,毁了婉婉的婚事。”

  蓝轩一顿,从他这个角度,可以看得清她单薄的肩背,那样纤盈的身影,莫名有些寂寥。

  毓坤并没有抬眸,蓝轩却俯下身,在她耳畔道:“臣知道,陛下心中并非不看重公主……”

  她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却叫蓝轩猜着了,毓坤一顿,沉声道:“不用为朕找理由,朕已做了这样的决定,什么样的结果都能承受。”

  蓝轩道:“为人君者,要受常人所不能受之重“那臣便猜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