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太平(续)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长久的静默令薛太后心中忐忑起来, 却听毓坤轻声道:“我想吃……糯米芙蓉糕。”

  “要娘亲手做的。”

  见她有了求生的意志, 薛太后神情柔和下来,眼眶微热道:“好。”

  自得了皇帝应允,待她养好身子便放她走, 毓坤真的恢复了饮食。已过了最初的三个月, 她那些恶心的呕吐的不适感轻了许多, 胃口也好些。

  这样养了几日, 气色倒恢复得不错,原本瘦得发尖的下颌也丰盈了些。虽不用再强灌她食水,皇帝依旧未回紫禁城,而是将玉熙宫的东配殿做了书房,将政务都移到这里处理。每日忙完了国事,便到后殿去看她。

  有了些气力, 毓坤便不愿再被拘于宫室之内。西苑本是皇家园林,湖光山色, 美不胜收。她想出去走走, 皇帝也未拦着,只让崔怀恩带着人,仔细伺候。水边是不许去了, 倒可在园子里走走。

  此时正是盛夏,走得有些乏了, 宫人扶着她到山上的流云亭中坐, 崔怀恩跟在身后。在亭中向下望去, 太液池中接天的莲叶连绵出一水的碧色, 缀在其间的荷花娇艳欲滴。

  毓坤看了会,心情舒畅了些,想站起身再走几步,却忽然感到一道视线落在身上。

  山下的临水回廊中,有个白衣玉带的少年正抬眸,一瞬不转地望着她。

  望见他的面孔,毓坤很是怔了怔,几乎要以为,是少年萧恒从那十里艳荷之景中走了。倘若她也曾对着萧恒的画,想象过他少年时的样子,怕就是这般了。

  然而很快毓坤便明白不是,虽然那少年英挺的眉宇间与皇帝有几分相似,但神色却冷冽,腰间佩着剑,显得地位不凡。

  视线交汇不过一瞬,那少年便移开目光,径直向前走去。

  毓坤不由揣测起他的身份来。

  怕她起了误会,崔怀恩忙道:“刚刚那是豫王,是陛下的侄儿。”

  毓坤很是讶异。

  其实她知道,他是有个哥哥的。

  他们这一脉,实是前朝皇室遗孤。当年她的祖父南下绞杀前朝余孽,前朝末帝为护妻儿,死在乱箭之下,他的妻子穆皇后被逼至绝境,将孩子托付于左丞相,便自尽了。那左丞相带着孩子被追兵赶至悬崖之上,再无路可退,身负幼主,带着传国玉玺跳崖殉国。

  后来她的祖父派人到山下,搜到了两人的尸首,得了传国玉玺,终于将局势稳定。因逼杀不祥,只说那孩子是夭折,并封殇怀太子,许以皇子之礼下葬,以示仁厚。

  原本她祖父以为,已将此事彻底了解,却没有想到,到了她爹即位之后,逆党竟又起,绞杀不尽,最后到了她这,终于社稷倾覆,无可挽回。

  而逆党之所以不灭,便在于当年穆皇后诞下的,其实是对双生子。末帝为保血脉不绝,只抚养了其中一个孩子,而将另一个孩子悄悄送走,因此逃过一劫。

  日后便是这残存下的最后血脉,星火燎原。

  但若如此,他的哥哥应在幼年时便已葬身于崖下,又为何会有这般年纪的儿子。

  想来这其中,还有她不知道的关窍。

  然如今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在这场纠葛数代的博弈中,是朱家输了。

  自古成王败寇,虽不是她种下的因,但这样的果,终要她来承担,也只有她来承担。

  望着波光浩渺的太液池,毓坤出了会神,轻声道:“回去罢。”

  再回到玉熙宫的时候,金乌沉沉落下,殿外的石龛已点亮,毓坤回到寝殿中,直到用了晚膳,依旧不见皇帝来。

  这还是第一次,他未来看她。

  今日她有话要对他说,是她在心中盘桓了许久,终于做下的决定。

  知道她是在等,崔怀恩道:“陛下在东书房与豫王议事。”

  听了这话,毓坤眼前不由又浮现起,今天见到的那少年的样子。

  想了想,她径自起身,向玉熙宫东面的配殿走,刚到书房之外,便听到里面少年的声音带着怒意道:“你说过的话,还算不算数。”

  毓坤一怔,通传的宫人已先一步进去。

  见她竟来了,皇帝有些意外,那少年更是沉下面孔,似乎很不喜见她。

  其实,今天他已经见过她一次了。

  原本在水边的回廊下,他偶然抬眸,瞧见扶疏的花木间她窈窕的背影,很有些惊讶,西苑中竟有这样美人,倒让他想起李白的那句“美人如花隔云端”。

 &候,金乌沉沉落下,殿外的石龛已点亮,毓坤回到寝殿中,直到用了晚膳,依旧不见皇帝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