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合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再次坐正, 朱毓岚方觉好受了些。

  顾太傅重重咳了声,他端正坐好, 再不去看毓坤。

  好在这厢朱毓岚的想法,那厢的毓坤毫无察觉。

  不止如此, 今日顾太傅讲了些什么, 她也没怎么听进去。

  一面想着要交代给沈峥和谢意的事, 毓坤又悄悄瞧一眼身边的陆英。见他倒是听得很认真, 心无旁骛, 连眼神都不带往别处看。

  毓坤心中未免不平,怎么,她还没跟他计较船上的事, 他倒生起她的气来了。

  见下面的学生们倒是端正坐着,但走神的走神,摇头的摇头,还有看着像认真听讲,心思却不知跑到哪去的,顾太傅叹了口气,草草结束了早课。

  终于挨到了下学,毓坤起身向冯贞吩咐了几句, 让他告知沈峥与谢意一会到东宫去。说完话,一回身却见陆英已向外走。

  望着他的背影,她心中忽然有些委屈。

  “陆时倾。”

  毓坤沉声在身后喊他。

  陆英的身影顿了顿, 好半晌才回过身。

  “殿下唤臣做什么。”

  他的声音冷淡, 毓坤顿了顿, 还是道:“你也留下,待会到东书房等我。”

  听了这话,陆英也没应声,径直走了出去。

  出了文华殿,毓坤上了软轿,掀起轿帘,见陆英确实与沈谢在一处,随内侍向东宫的方向走,才真正放下心。

  到了慈庆宫,绛雪伺候她换了常服,深红的袍服衬得她肌肤雪白。束好玉带,毓坤望了会鎏金蟠龙镜中自己身姿挺拔的样子,方端庄走了出去。

  到了东书房的时候,沈谢陆三人已在等她,见她神情郑重,谢意与沈峥对望了一眼,表情也凝重起来,陆英也望着她,却没有说话。

  毓坤命冯贞取了张纸递与沈峥,上面是她昨夜写好的,参蓝轩的表文。

  沈峥接过看了,讶异道:“弹劾蓝轩,为什么?”

  听了这话,陆英蓦然抬眸,视线沉沉落在她身上。毓坤却不与他对视,只淡淡道:“先别问那么多,你且找人把这表文抄好,等我这边一发话,便四下散出去。”

  沈峥犹豫了下,把要问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只道:“既然殿下有了打算,那便这么办,只是需得在六科给事中选一块硬骨头,这事才办得成。”

  自立国以来,太|祖考察前朝之得失,定下了的科道监察之制。其中都察院为朝廷的最高监察机关,左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平级,而在一十三个行省层面,都察院下设十三道御史,监察地方官员。同时又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设六科给事中,用以监察中央官员。

  六科给事中只对皇帝负责,皆由新科进士或年轻有为的县令选任,虽然是个七品官,但权力却很大,大事需要奏裁,小事则可立断。

  即便如此,自皇帝不理朝政,大权旁落,想在六科之中选一个真正不怕掉脑袋,敢于弹劾手握锦衣卫的司礼监掌印的人,也并不好办。

  好在这世上总是有人刚正不阿,脊梁挺直。思索片刻,沈峥便想起一个人来,望着毓坤道:“我想海宁县令欧阳敬,倒可当此大任。”

  听到欧阳敬这三字,毓坤也觉得可取。此人她亦有所耳闻,是隆庆三年的进士,之后任海宁知县,因政绩突出被调任刑科,任刑科给事中,上任未久便以参驳高官出了名,先后弹劾了一位两省总督,两位巡抚,一位总兵,还有皇亲国戚不计其数,结果便是除一位两朝元老之外,其余所有人皆罢官。

  在她很小的时候,毓坤便有这么个印象,这位欧阳敬便曾弹劾过她的舅家,保昌侯府薛家干涉江南盐政,中饱私囊。

  但那时候她刚被立为太子,薛贵妃宠冠后宫,这事被皇帝压了下去,这位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言官也被下任,被皇帝重新丢回海宁做县令。

  这一做便是十几年,此间再未有机会升迁。

  如今将这事交给他做,倒是再好不过。

  毓坤道:“那便按你说的办。”

  说完她又望着谢意道:“明日叫你父亲入宫一趟,我有些事要同他讲。”

  谢意闻言一下站了起来,小心翼翼道:“殿下不会是,要告我的状罢?”

  知道谢意很有些怕他这位严厉的爹,毓坤笑了笑,意味深长道:“难道你又做了什么事,不想叫他知道?”

  谢意原本想着的是昨夜在河上相遇的事,毕竟他从教坊司招了些乐伎,若叫父亲得知了,少不得一顿打。不过他虽然心虚,却知道这时候自然不除一位两朝元老之外,其余所有人皆罢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