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做完早课的刘畅百无聊赖的在客厅中间晃来晃去,这已经是莫卡镇案子的一个星期以后。

  “无聊!无聊!”由于上次任务遇到关乎生死的危险,他被张希缘禁足了,要求他好好反省。

  人呐就是这样,直到失去了才会后悔。

  以往能出去工作的气候巴不得天天在床上躺着,现在被困在在家里,又希望有工作给他作,这就是贱吧。

  说起来上次他一连完成两个任务,都得到了丰厚的奖励。

  莫卡镇的任务他得到了三眛真火。

  三昧原本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

  如何集中精神,可分为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前者靠积德,后者靠修行而得。

  后来道家借三昧之意,引申出心者君火,亦称神火也,其名曰上昧;肾者臣火,亦称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即脐下气海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此为三昧真火。

  所以修行此火不但可以提升刘畅的杀伐手段,更是可以固本培元,增强修为。

  另一个刘畅原本没抱希望的任务到是给了刘畅惊喜。

  也许是这次消除的怨恨比较多,毕竟算起拯救了一个镇子,所以都把奖励算到一个任务上,奖励自然丰厚。

  《万寿道藏》一部。

  这《万寿道藏》来历惊人,宋徽宗极其崇道,于是在崇宁时诏令搜访道书,于书艺局令道士校订《天宫宝藏》,增至五千三百八十七卷。

  政和时期再诏天下搜访道教遗书,设立经局,敕令道士元妙宗、王道坚校订,送福州闽县由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黄裳役工镂板,共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万寿道藏》。

  但是於靖康之乱中散佚,至金代已残缺,今不存。

  在考古学家眼里,这是研究历史的无上利器。

  在刘畅这样的修道者看来,更是无价之宝。

  当初这奖励下来,浩浩荡荡的一堆文字直接塞进他的脑子里,要不是他体质非人,恐怕早就昏过去了。

  当天,他脸色惨白的出现在张希缘面前,把张希缘吓了个半死。以为他受了重伤,等交代完任务回到家中,张希缘了结了事情的经过,直接以养伤为由,把他禁足在家。

  说是禁足,可张希缘又怎么能关得住修为在他之上,手段比他多样的刘畅,只不过是刘畅为了整理收获自愿而已。

  当然也未尝没有抄录《万寿道藏》给师父邮寄过去的意思。

  毕竟这是失传的道书,通篇虽然没有任何修炼方法,但是记述了古人对道的理解。

  就像金庸先生在射雕里面描写的,黄裳(就是整理道书,润色文笔,雕刻出版的人)整理道书,虽然不通武功,还是悟出《九阴真经》。

  这些知识加强个人对道的理解,消化了以后,今后修炼事半功倍。

  然而刘畅毕竟是个年轻人,在家呆了七天,三昧真火稍有小成,抄录了十卷道藏以后,静极思动,说什么也要出去走走。

  他穿上水兰张希缘又怎么能关得住修为在他之上,手段比他多样的刘畅,只不过是刘畅为了整理收获自愿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