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裴矩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裴矩?

  岳山浑身一震,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前的这个老人,他就是裴矩?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他虽说没有深入研究过历史,但知道的比一般人还是要多一点的。深知有无数的英雄人物被历史埋没不为众人所熟知。

  裴矩就是其中之一。

  估计知道他的人里面有许多还都是通过黄易的《大唐双龙传》,里面他是石之轩的化身。

  隋唐群星辉耀,岳山最喜欢的不是李世民也不是窦建德,也不是秦琼程咬金等人,而是裴矩。说他是裴矩的骨灰粉也不为过。

  裴矩文治武功都非常显赫,整个隋唐都少有比的上的。

  隋文帝时期就以三千士卒平定岭南,后安抚岭南二十余州。后随史万岁攻打突厥,这也开启了他和西域一生的不解之缘。

  隋炀帝时期他开始经营西域,致力于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使西域四十国臣服朝贡于隋朝,拓疆数千里,史称“交通中西,功比张骞”。

  期间他走访西域民情山川撰写了《西域图记》纪录了西域四十四国的地理资料,让中原对西域有了详细的了解。

  游说铁勒攻打吐谷浑,隋朝坐拥渔翁之利夺得吐谷浑数千里之地。同时也把强大的吐谷浑打残,彻底失去了争夺西域的资格。

  之后更是一手主导了分裂突厥的计划,让突厥一分为二陷入内耗。

  后来数次攻打中原,逼的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的只是东突厥而已。而当时的东突厥一边要和西突厥争夺西域,一边还能抽出手来把初唐吊起来打可见兵势之盛。

  试想如果没有裴矩分裂突厥之举,经历过隋末战乱的中原王朝该如何抵抗他们的兵锋?

  就连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也能看到他的身影。虽然这场战役没有成功甚至还成为隋亡的导火索,但确确实实打击了高句丽的气焰。

  要知道当时高句丽雄心勃勃,攻占了辽东之地还准备对新罗、百济发动灭国之战,一旦让它统一半岛对中原王朝绝对是个灾难。

  征高战役耗尽了高句丽的战争潜力,让它们只能躲起来舔舐伤口,无力消灭新罗、百济,给了中原王朝收拾它的时间。

  后来降唐他也一直在致力于对突厥的战争,数次替唐朝安抚西突厥。

  关键是他的战绩除了平定岭南叛乱之外,全是来自于对外战争,对内战争几乎没有。也就是说这个人一生都致力于打外战,在诸族争雄的年代为中原文明争取到了胜利的契机。

  这样的功绩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少见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司马光凭借一句‘佞于隋而忠于唐’,就把他一生的功绩抹掉,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的背景板。

  当然,裴矩也不是没有缺点,过于‘油滑’就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是他毁誉参半的根源所在。

  岳山也知道隋炀帝末期他没少粉饰太平,但瑕不掩瑜,他依然很喜欢裴矩,甚至是隋唐两朝他最佩服的人物。

  所以他见到裴矩比见到李世民还要兴奋。

  “您……您就是闻……安邑县公裴矩裴公?”

  看着激动的手足无措的少年,裴矩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龙首山男认识老朽?”

  “听恩师说过您。”岳山深吸了口气,平复激荡的情绪。

  “哦,令师是如何说老夫的?”裴矩眉头一挑来了兴趣。

  “恩师说您……”岳山突然卡壳了,裴矩的功绩太多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评价。

  裴矩期待的看着少年。本来以他的年纪不至于如此,但他可是知道少年的师父是被披上仙道外衣的奇人异事,他很想知道那人对自己的评价。

  朱希亮五人面上不动声色,实则一个个耳朵竖的老高。

  岳山挠了挠头,正苦恼的时候杜甫评价诸葛亮的一句诗词浮现在脑海里,他灵光一闪想到了该怎么说:“功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