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同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尚可喜当汉奸比孔有德、耿仲明晚了几年,而且在黄台吉称帝之前,也没有给鞑子立过什么大功。</p>

<p>那么他又是凭借什么在鞑子满清国里拥有了不同一般汉奸的优越地位,与孔有德、耿仲明同时封了郡王爵位呢?</p>

<p>说到底,其实就是因为,尚可喜在叛逃到满清那边的时候,裹挟拐带走了原来属于东江镇遗留和残存下来的大部分人马、岛民和军械物资。</p>

<p>不仅给黄台吉带去了大批宝贵的兵马人口,而且从根本上重创了孤悬敌后的东江镇,基本上断绝了大明朝在满清后方重兴东江镇的可能性。</p>

<p>因为那些流亡到沿岛屿上的大量辽东汉民,正是当初毛文龙开创东江镇的根基,也是毛文龙死后,东江镇能够得以继续存在下去的根基。</p>

<p>等到尚可喜投降满清的时候,他不仅带走了自己的人马,而且还裹挟着带走了沿海各大岛屿上所有残存的岛民,只有少数几个当时仍掌握在沈世魁手上的岛屿保留了下来。</p>

<p>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等于是为满清进兵辽西乃至进兵关内一举扫除了来自的后方的巨大隐患。</p>

<p>那么,这些人马岛民被尚可喜裹挟着上了岸,归顺了满清,满清这边儿就得有地方安置他们,让他们自己屯垦开荒,种地养活自己。</p>

<p>就这样,黄台吉除了将海州一带的许多土地赐给了尚可喜,作为对尚可喜家族的赏赐之外,还将尚可喜带来的许多旧部岛民,安置到了海州以南一直到盖州、复州一带的土地上。</p>

<p>此后,为了便于就近监视和约束这些被安置到了辽南地区的汉人降民,黄台吉在随后的几年里,又陆陆续续地将这里的一些土地赐给了满鞑子两白旗一些立下功劳的亲贵人物,成了他们的田庄土地。</p>

<p>再后来,黄台吉设立汉军八旗的时候,直接把尚可喜及其所部人马丁口家眷,全都编入了汉军镶蓝旗。</p>

<p>后世的辽东半岛南段,有许多所谓的厢白旗村、厢蓝旗村这样的地名,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p>

<p>除了这些被满清鞑子安置到辽南地区的亲贵、功臣和降人之外,这片土地原来的主人即原本世代生活在辽东半岛金、复、盖、海四卫之地的大明朝军屯民屯百姓,则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鞑子入寇战争之中,被东虏鞑子给屠戮一空了。</p>

<p>眼下的辽东半岛地广人稀,除了几个地位重要的城池驻有鞑子的兵马,城池的周围分布有鞑子或者二鞑子屯垦的田庄,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是荒无人烟。</p>

<p>不过,杨振虽然并不担心鞑子会失心疯在辽南地区驻扎有重兵,但是他却十分担心四五月间的天气。</p>

<p>他的部下装备的火器照比以前明军的火器是先进了一点,可是在怕雨的问题上,却与以前的明军火器情况差不了多少。</p>

<p>因为,他的部下仍然需要明火来点燃或者引爆火器,比如说他想用来设伏和炸城的万人敌,以及用来投掷的手榴弹“飞将军”,都需要明火引燃。</p>

<p>除此之外,即便是现在已经改装成了燧发枪的火枪队,在下雨天里也没有办法在野外做到连续装填弹药并开枪射击。</p>

<p>因为火门凹槽一旦进水,引火药受潮,即便能够依靠火石击打出火花,也没什么用了。</p>

<p>杨振倒是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想个办法做出改进,让自己赖以立足的火枪队和掷弹兵队不惧风雨。</p>

<p>但是,他眼下并没有想出来简便易行的办法,而且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专门琢磨这个事情。</p>

<p>好在天公没有那么坑,到了当日下午未时左右,海上起了风,渐渐地把海湾里的雾气吹散了,连带着笼罩在这一带的阴云似乎也消散了不少。</p>

<p>天气虽然一直没有放晴,但是终究没有降下雨来。</p>

<p>这一天的时间里,除了暗自担忧接下来辽东半岛地区的天气变化,杨振也没再召集众人议事。</p>

<p>而是分别让金士俊、麻克清、邓恩前去传令,让吕品奇的马队、张臣的火枪队、李禄的掷弹兵队抓紧时间休整人马,制作干粮,清点军械,做好翌日凌晨趁潮出击的准备。</p>

<p>至于袁进和胡大宝他们此次南下,能不能顺利说服胡长海率领长兴岛附近的大小海盗团伙,参与自己设计发起的这一次袭击行动,杨也没什么用了。</p>

<p>杨振倒是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想个办法做出改进,让自己赖以立足的火枪队和掷弹兵队不惧风雨。</p>

<p>但是,他眼下并没有想出来简便易行的办法,而且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专门琢磨这个事情。</p>

<p>好在天公没有那么坑,到了当日下午未时左右,海上起了风,渐渐地把海湾里的雾气吹散了,连带着笼罩在这一带的阴云似乎也消散了不少。</p>

<p>天气虽然一直没有放晴,但是终究没有降下雨来。</p>

<p>这一天的时间里,除了暗自担忧接下来辽东半岛地区的天气变化,杨振也没再召集众人议事。</p>

<p>而是分别让金士俊、麻克清、邓恩前去传令,让吕品奇的马队、张臣的火枪队、李禄的掷弹兵队抓紧时间休整人马,制作干粮,清点军械,做好翌日凌晨趁潮出击的准备。</p>

<p>至于袁进和胡大宝他们此次南下,能不能顺利说服胡长海率领长兴岛附近的大小海盗团伙,参与自己设计发起的这一次袭击行动,杨振倒是不怎么担心。</p>

<p>他们来了固然好,锦上添花,皆大欢喜。</p>

<p>可要是他们不来,那也没关系,原本杨振在从松山出发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借助于这一带的海盗势力上岸作战。</p>

<p>在他的内心深处,只要这一带的海盗团伙不给自己添乱就可以了,这是他可以接受的底线。</p>

<p></p>

<p>就这样,备战的时间转瞬而逝,到了当天傍晚,海湾里再次升起了薄雾,天空上依旧阴沉,海湾两边山林里也升起了袅袅炊烟。</p>

<p>杨振让人在自己的棚子入口处,重新生起了火堆,一边就着咸鱼吃着营里备的干粮,一边琢磨着袁进、胡大宝等人的行程。</p>

<p>在袁进他们出发之前,杨振就已经对他们交代过了,不管此行成不成功,都要在今天夜里送回来一道口信。</p>

<p>这一道口信,将决定着杨振等人接下来的行动。</p>

<p>随着夜色渐深,山风愈发冷,已经在自己的营地里等不下去的吕品奇、李禄和张臣,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杨振的营地。</p>

<p>众人围坐在火堆面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p>

<p>“总兵老弟!袁参将和那个胡大宝已经走了快两天了吧!到现在没有丝毫消息传来,咱们凌晨出发的事情,是一切按照前定的说法行事,还是再等等看呢?现在天色不早了,你得尽快定一个决心,拿一个主意了!”</p>

<p>吕品奇说完了话,看着杨振,张臣和李禄也是如此,都等着杨振做出最后的决定。</p>

<p>杨振抬头看看前方雾中的海湾,心里犹豫着到底是该坚持还是该放弃明天的行动,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见一声尖利的哨音:</p>

<p>“?——!”</p>

<p>哨音透过夜色,透过雾气,透过海湾里澎湃的海浪声,落入杨振的耳朵,也落到了众人的耳朵里!</p>

<p>“什么声音?!”</p>

<p>吕品奇突然站起来,照着海湾远处的断崖上望去,那里正是声音的传来之处。</p>

<p>与吕品奇的惊慌相对应的,则是张臣和李禄的惊喜了,两个人也连忙站了起来,面带喜色地朝海湾处张望。</p>

<p&g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