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颗粒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杨振需要配制大量威力更强的黑火药,而其中最核心的原材料,就是硝酸钾。



可是他却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获得硝酸钾。



在意外地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也只能按照这个时代的土办法来搜集硝土,熬制火硝,尽可能地制取高纯度的硝石了。



就这样,十来天里,先遣营火枪队左翼二十个人,先后分做了两路,一路由张臣直接率领,一路由张臣麾下的棚长李守忠率领,先在松山城内,后到松山城外,四处寻觅合格的硝土。



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松山城外方圆十几里内的每一处已经倾颓破败的屯堡墩台,每一处已成断壁残垣的院落老宅,每一处早已人去楼空的房前屋后。



张臣领着火枪队左翼,到处寻找合格硝土的时候,张国淦的火枪队右翼也没闲着。



火枪队右翼最早的二十个人里,现有人手只剩下了十三个人,其中四人阵亡,三人负伤。



负伤的三个士卒,在进了松山城,伤势有所好转之后,就被调拨到了潘文茂的手下,到弹药库跟着潘文茂熬硝、碾药去了。



这段时间,杨振有了空闲,终于可以专心一点地,将自己在后世了解到的一些常识逐渐地梳理出来备用。



其中就有一些关于颗粒黑火药的记忆。



明朝黑火药的配比与当时的西方差不多,因为本身戚继光他们使用的黑火药比例,最早就是由传教士从西方传回到中国来的。



明朝黑火药的实际威力之所以参差不齐,除了配比之外,跟原材料的纯度,跟整个制备的工艺,以及压紧和密封条件都有很大关系。



配比的问题,对先遣营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尤其是作为火器的发射药来说,按照戚继光《纪效新书》的比例配制,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想要继续增加黑火药的爆炸威力,那就得继续增加硝石的分量和比例,这一点杨振做不到。



因为在辽西地区,柳碳和硫磺这两样东西,资源还算是比较充足,可是硝石的供应,却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还可以依靠朝廷从关内搜集,然后辗转运到山海关外,补充给松锦前线的军队。



可是到了崇祯十三年满清鞑子的军队再次南下攻略松锦的时候,朝廷的补给可就不稳定了。



那个时候,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甚至宁远的外围,都是鞑子的军队,陆地上的供应通道就会全部断绝。



如果这一回松山城像历史上一样,被鞑子的大军围成了铁桶一般,那么杨振计划中的海上补给通道,也会因为松山城被围死而断绝。



断了火硝的来源,就断了火药的来源,断了火药的来源,杨振的先遣营还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呢?



这个平时空的历史,岂不是又要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了吗?



所以杨振在解决好火硝的大规模有效供应之前,他没有办法采用增加硝石在黑火药配制中的比例,来提升黑火药的爆炸威力。



除此之外,增加火硝的纯度的事情,他已经安排人在做了。



而且他能想到的办法,潘文茂比他还清楚,比如在滤硝水之前,在沉硝池里兑上一定分量的草木灰,增加产硝的比例。



再比如,在大灶熬硝的过程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皮胶水,进一步吸附杂质、提高纯度等等。



潘文茂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化学原理,但是他的经验告诉他,这么做才能熬制出上乘的好硝来。



对于熬硝这一点,现在受到了重用的潘文茂可比杨振上心得多了,所以杨振也很放心,除了给他增派人手之外,也很少干预潘文茂在熬硝制硝和火药配制上的自主权。



但是在黑火药的最后成品问题上,杨振找了潘文茂,将自己的想法对他和盘托出。



“老潘!我知道在先遣营里,你是熬硝制药的老把头、第一号!现在咱们先遣营里使用的火药,威力今非昔比,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你的本事,我是服气的!



“不过呢!我这里还有一种继续让火药威力变大的方法!我也是先前听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