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闷闷不乐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竹杆鱼枪没有发挥太多作用,所以阿琦就把它们中的几根改成了匕首,用来撬开牡蛎外壳和捕杀带刺的海胆,海胆是一道美味,偶尔他和黑宝也会从它们身上摄入一些高蛋白和胆固醇。



沉船驾驶室里发现的单筒望远镜倒成了他的心病。他把玩着那一大一小两枚镜片,回忆着以前学到的物理知识,当然,他跟着记忆也回到了中学时代。



单筒望远镜的发明人是17世纪初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名字叫汉斯·里帕斯,所以人们把单筒望远镜又叫做“荷兰柱”。



其实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比较简单的,就是通过凸透镜(物镜)的折射使光线聚焦成像,再通过一个凸透镜或一个凹透镜(目镜)观察这个像。



就是说望远镜的结构要么是凸凸形式(开普勒结构),要么是凸凹形式(伽利略结构)。由于凹透镜材料不好找,所以大多数望远镜以凸凸形式为主。



可是凸凸的结构形式有个缺点是目镜看到的图案是倒立的,所以必须加设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来校正。可惜阿琦手头仅有两片凸透镜,直角棱镜根本没有找到,为此他和黑宝又专门去了一趟沉船的舰岛,还是一无所获。



阿琦在石壁上用石尖刻画出镜筒安装草图,给黑宝仔细地讲解单筒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安装。



一般情况下,物镜的焦距差不多等于镜筒长度,而目镜的焦距很短,在组装过程时,要保证物镜和目镜的焦点重合,这个就有点难度了,需要计算加反复尝试。



看着黑宝似懂非懂的模样,阿琦感觉做老师真好,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给的。



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了。



先确定镜筒长度。阿琦专门拿着两个镜片游出洞口向东观察,比划,测量出两凸透镜的焦点重合时的镜筒长度,用尼龙绳打好记忆扣。



镜片有了,棱镜找不到就算了,图像倒就倒了无所谓,可是镜筒就麻烦了,没有镜筒是万万不行的。



他的脑门都想炸了,焦头烂额的他目光瞄上了台子上的那截塑料管,他总算想起了曾经的脑海里出现的灵感。



管子长度经测量足够了,他用刀截掉了多余的部分。



管子的直径七八厘米的样子,他拿起镜片中大的那个比划了一下,镜片略小一点儿,不过边上塞上点破碎的布角正好合适。



另一头就不行了,管子明显偏大,几乎大了一倍!这可怎么解决呢?



看着黑宝前大后小锥形的尾巴根儿,阿琦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刀把管子的三分之二沿纵向均匀切三刀,再用力把管径沿横向挤压缩小至小镜片大小,略大一点点,然后把因挤压多余出来的管壁削掉,最后用细尼龙绳仔细把整根管子缠绕,细头做了挂扣,便于携带。



一个完美的椎体做成了,它就是镜筒!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